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

作者 : 吕世浩

秦始皇结束了一个绵延千年的旧时代,也开创了一个的新时代。他的一生就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光明。在秦始皇登上权力之峰的过程中,先后有权臣当权,嫪毐作乱,亲母背叛,郑国祸秦……他是怎样一一应对处理的?统一六国以后,他定封号,去谥号,大兴土木,寻求长生不老……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覆灭的?以“强道”治天下,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战国时代后的胜利者,但将“诈”与“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又使他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回顾秦始皇充满争议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让我们不禁思考:像他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他一生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何在?如何在巨变时代中找到一条出路?答案或许就在你早已遗忘的“历史”里。

最近更新 2022-07-16

历史的镜子

作者 : 吴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的镜子》为吴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文化等诸多方面。作者撷取大量历史细节,从多个角度、层面切入观察,论述兴衰得失,很多观点极为独到。本书也深刻表达了吴晗先生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观照。例如,改良社会风气、限制权力、根除腐败、民主政治、做人与读书等众多问题的论述和思考,不管是对国家的建设还是个人的成长,都很有启发意义。

最近更新 2022-08-31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魏晋纷争

作者 : 司马光 柏杨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三缉《魏晋纷争》。《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最近更新 2023-11-30

傅斯年说中国史

作者 : 傅斯年

《傅斯年说中国史》原名《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本书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极具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

最近更新 2023-12-15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04·南北史演义

作者 : 蔡东藩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这套书的编写体例综合了《三国演义》及毛宗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总批,只不过是蔡东藩自批自注。通过这些批注,或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或对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或对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或对所写某些人物加以褒贬,以此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南北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一百回,作者论述了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

作者 : 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第十三卷,揭开隋唐这个空前盛世的历史真相:隋炀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北巡突厥,修建洛阳城……为什么立下了丰功伟业却只能遗臭万年?甚至炀帝被杀时,连他的妻子萧皇后都袖手旁观,也不像某位红颜知己那样从夫而死,只是跟宫女一起用床板做了副棺材,默默地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后事。唐太宗融合胡汉,开创贞观之治,却并非世人所认为的完美无缺——杀兄弟;逼亲爹;篡改历史,夸大其词……科举和三省六部,都是隋唐政治制度的新发明。骑马巡街探访名花的新科进士,逐渐成为帝国官僚集团的主力军;这个集团支撑的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唐宋元明清的新政治。大唐上流社会的人们,流连忘返于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长安西市,纸醉金迷于胡人开设的高档会所,那里不但有好听的龟兹乐,好喝的葡萄酒,更有如花似玉的胡姬充当陪酒女郎。隋唐这个混血王朝,兼挟中华文化的优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世界,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世界性帝国。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09·两汉两罗马

作者 : 易中天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本书将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解开这些奥秘。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08·汉武的帝国

作者 : 易中天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他最开放,也极霸道。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通史

作者 : 钱穆 叶龙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最近更新 2019-11-21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8·晚唐暮景

作者 : 司马光 柏杨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八缉《晚唐暮景》。《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最近更新 2019-11-21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6·贞观之治

作者 : 司马光 柏杨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六缉《贞观之治》。《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最近更新 2019-11-21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

作者 : 熊敏 汤静涛

本书描写了红军长征前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曲折、艰辛、悲壮的历程。

最近更新 2019-11-21

溅血的武士刀·日军屠杀录

作者 : 左禄

本书原名《侵华日军大屠杀实录》,是一部记录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期间,主要是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的八年间,在中国制造的大屠杀事件。这本书搜辑日军屠杀我国同胞的惨案史料共51篇,大多是各地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调查核实后整理编写的,作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访问了今天还健在的惨案幸存者,翻阅了众多当事人的回忆材料,并查证了当时的报刊通讯报道和历史文件、档案,因而本书的史料是真实可靠的。不过要说明一点,这本书仅仅是反映侵华日军在中国制造屠杀暴行的部分事件,51篇中多数是侵华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千人左右的典型案例。所谓典型案例,是侵华日军对我们一个村一个区一个县一个城,在一次、一个时期所制造的大屠杀惨案。在那个血洗中华大地的黑暗年代,侵华日军一次屠杀我国同胞几人、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甚至数万人的惨案,何止千万件!

最近更新 2019-11-21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作者 : 杨健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1966~1976的地下文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最近更新 2019-11-21

陇东老区红军史

作者 : 曲涛 李仲立

《陇东老区红军史》是一部记述陇东老区红军创立、发展和壮大历程的学术性著作。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环境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挽救革命,先后来到了陇东地区,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终于创建了南梁游击队,揭开了西北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此后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不久又相继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六军,从此,红色的铁流冲击着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的根基。中央红军和南方各苏区的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后,陇东老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赤卫军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南征北伐,东征西讨,为陕甘宁苏区的扩大作出了新的贡献。作者简介:曲涛(1960.6—),男,山西省运城市人,1976年1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2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大政治系,获学士学位,曾任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主任、教授、陇东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有关陇东老区问题的研究工作。撰写出版《陇东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走出困境:陇东老区现代农村经济研究》、《陇东老区政权史》、《陇东老区红军史》、《红色足迹:陇东老区重大事件述评》等学术著作,并在国家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荣获199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甘肃省高校社科三等奖,2002年甘肃省第八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李仲立,甘肃省庆阳师专(现为陇东学院)历史系的筹建负责人之一。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教务处长、副校长等职,兼任西北大学硕士生导师和甘肃省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他从教40余年在史学研究和高校管理研究上颇有建树,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陇东老区教育史》、《陇东老区政权史》填补了甘肃史研究的空白,均获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最近更新 2019-11-21

聚焦1949

作者 : 杨东雄

本书以三大战役之后的中国大局势为背景,以党中央1948年底离开西柏坡进入北平为主线,全方面地描述了在这一历史时期到建国前后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四野的特殊使命;谈判桌上的较量;中共派代表秘密出访苏联;刘少奇到天津对资本家演讲政策;王震率部入新疆;陈老总走进大上海;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共商共事;贺老总率部入四川;海南岛上红旗飘……作者简介:杨东雄(1962~),中共党员,曾用笔名黑马、冬熊、北史等。出生于大西北,改革开放之初走进军营,当过班长,1984年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现为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总参谋部任技术员、管理员、助理工程师。1991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戏系军事文学创作班学习,2001年毕后到总参某部政治部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任干事、科长职,2001年退役后在北京奔马文化中心工作,曾任《神州》杂志执行主编,《投资战略》主编,后入新华出版社工作,现为自由作家、选题策划人。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朱元璋》、纪实文学《喋血东方》、《大中国——马背上的梦》、《许世友兵团征战记》,《聚焦1949》等作品。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3/16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