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作者 : 关河五十州
《谋帅刘伯承》作者是关河五十州。刘伯承是震撼20世纪中国军界的一代名将,早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时期就以军神闻名;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中,他的资历也少有人及。他不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长,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司令。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彝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一生经历战事无数,长于谋略,深得对手的敬畏。另外,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特色是从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当到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校长。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唐浩明
《曾国藩1:血祭》作者是唐浩明。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这个曾文正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有哪些特别过人之处,值得这二位如此重视?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铁案。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曾国藩血祭》由唐浩明所著,那么,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聂卫平 王端阳
聂卫平,中国围棋的现代“棋圣”,他将狂妄与自信的性格,犀利尖锐的语言,极具传奇色彩的“棋圣”之路,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与高层领导人的交往,都集于一身,并投射在既单纯又神秘却确确实实是黑白分明的棋盘上。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李一冰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全新增订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如此天才,一生都颠沛流离,但他却能超越个人的悲哀,既超脱现实,又有烟火气。这种旷达的态度也指引我们获得自己的快乐之道。◎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全新增订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直接引用本书原文,并高度评价此书文字典雅,作者归结甚有见地。本书已出版近四十年,此次全新增订,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以诗词为主线,参考百余种书目,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诗言志,所以本书十之八九取材于东坡诗词,以触摸他内心的喜怒哀乐。此外,作者参考东坡文集和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考证坚实,笔触细腻,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典雅现代的装帧设计,四色彩插,极具典藏价值典雅与现代并行的装帧风格,封面选用纹理极强的手揉纸,手工粘贴纹理温厚的环保幼棉,并烫金印鉴。四色彩插,采用100g细腻纯质纸印刷,直观展现苏东坡及其相关的画像、作品。
最近更新 2021-05-26
作者 : 西德尼·谢尔顿
从郁闷得想要自杀的在芝加哥的童年,到二战时期美国空军特训部队的一员,再到在纽约及好莱坞的辉煌与奢华,谢尔顿历经了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的生活。这位世界级的讲故事大师在自传里和我们分享他最伟大的故事——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坦诚而富有启迪,足可匹敌他创作的任何一部畅销小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雾满拦江
李鸿章是两千年来最会做官的中国人,他身居权力中枢40年,前后遭遇800多次弹劾而不倒,国家倚重,名满全球,中外震仰,上承曾国藩,下启袁世凯,独步中国式官场权谋之巅。从刀笔小吏到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的官场神话是怎样做到的?晚清政坛云谲波诡,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缠斗不休、势同水火,外部列强环伺、步步进逼,李鸿章如何纵横捭阖,既能敢于任事,支撑危局,又能精于自保,身居高位40年,掌控晚清军事、经济、外交权柄于一身,历经飓风骇浪而不倒?雾满拦江积多年研究心得,以通俗有趣的笔法,为你真实展现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一生仕途,精彩解读李鸿章博大精深的为官智慧。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党德信 杨玉文
本书辑录了八十多位为抗战捐躯的国民党将领和海空军烈士的事迹,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千百万为抗日献身的英雄儿女“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简介:党德信,男,生于1947年3月,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1970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市蓟县、河北省安次县基层(县、公社机关)工作;1978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1981年10月获硕士学位分配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曾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资料征集研究处处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国文史出版社副社长,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综合二局副局长,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专门委员会二局副局长),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专门委员会七局局长)、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专门委员会三局局长)。2008年6月退休。曾在大陆、香港及美国等地报刊发表政治、经济、环境和文史方面论文数十篇;已出版个人文集《笔耕辑要》;其他著作有《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再版时改名为《国民党抗战骁将》)、《大陆生活纪实》、《中国民主党派与抗日战争》(均为合著);曾参与或主持编辑原国民党将领回忆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围剿红军革命根据地和围追堵截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反共反人民内战及军事人物等方面的专题书籍20余册;主编《辛亥革命亲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亲历记》、《文史资料精华丛书》(10卷)、《可持续发展建言集》(5册)等书;总主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26卷)。曾被中国人民大学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杨玉文,1974年入伍,现任广州军区副政委,2014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历任海军战士、排长、干事、人民海军报社编辑、副处长、处长、主任编辑,海军大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表彰。出版著作主要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女兵古今谈》(曾列入全军知识文库)、长篇小说《魔槐》;学苑出版社出版历史纪实文学《兵殁威海》;海潮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集《晚潮·弹片·女兵》、《M·大撷梦》、长篇小说《马本斋传人》、长篇散文《共和国拥有海岸》;等共12部。作品获省以上奖励68次。散文《洁白的海石花》被编入北京市中学教材;《人生之座》获中国新闻奖银奖。《日本为何热衷向海外派兵》获全国国防征文一等奖;《一曲实践我军宗旨的时代壮歌》获全军军兵种好新闻一等奖。笔名为杨筱憬,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发表各种作品1000多万字,采编的稿件被评为好稿160多次。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若凡
他只活了三十五岁,却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有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的信念,时刻准备为这信念而牺牲。他被视为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照亮自己的,也照亮他人的,灰色的生命。他有敢以人格的头颅去撞地狱之门的强烈反抗精神,更有舍我其谁的罕见的勇气与热情。他曾写出千古不朽的《再别康桥》,在中国诗坛上占着无法取代的独特地位。他被朱自清视为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有说不尽的飞扬他对林徽因投入全部的身心,却只被视为一只恋花的蝴蝶。他又对陆小曼投入全部的身心,又被视为志摩害了小曼,小曼害了志摩。他老去找那如意的地方,却总是落在不如意的现实里;他老去找那爱情如诗如梦的国度,却总是遇上恶劣的气候。他对于理想,对于国事家事,对于人生社会,曾经豪情万丈,却总跳不出镜花水月的铁则。他只是一个无助地呐喊着奔跑着的天真的大男孩……——他有说不尽的落寞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冯小刚
《我把青春献给你》是导演冯小刚唯一的自传,也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自传。作家刘震云这样评价:“冯小刚是以一个非凡的导演著称于世的。”无论票房还是影响,今天的冯小刚皆以压倒性优势决胜于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殿堂级人物。书中呈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苦孩子”步履维艰的奋斗史。作者冯小刚既不作任何姿态也不戴任何面具,坦诚写下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坚守与反思,对母亲妻女的感情。《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手机》,这些牵动着全国人民记忆的影视作品,冯小刚亦原原本本记录了它们不为人知的诞生历程。而他与王朔、刘震云、姜文、葛优、陈凯歌、陈道明等大腕儿的独特交情,也带着强烈的冯氏风格,连珠妙语跃然纸上,甚是精彩。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俞敏洪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作者是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亲笔书写50年心路历程,20载创业风云。俞敏洪每天晚上12点之后会坚持写一篇文章,《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就是这些记录文字的呈现。全书精选了104篇文章,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系列困扰,按青春、理想、心态、亲情、友情、人生、教育等主题,呈现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年轻人内心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极地度过人生。俞敏洪的文字有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阅读他的文字,你能感受到向上的张力,昂扬的态度和智慧的人生哲学。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
《梵高传》作者是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20余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幕后创作,评注超28000条,打印稿逾5000页;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数字技术引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更加真实可靠;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高阳
《丁香花》作者是高阳。《丁香花》主要内容清朝道光年间,龚自珍的一首闲诗惹起一段轰动京城的丁香花诗案;为此王妃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沉落市井,龚自珍引疚自责,浪迹山水,一生的悲欢离合虽多彩多姿,却只留下几首新词,几行断肠句随身百轴字平安,知世无如屠钓宽;耻学赵家臣宰例,归来香火乞祠官。李商隐为了一首牡丹诗,竟致坎坷终身;如今龚定庵亦像李商隐一样,遭人妒忌,为人所馋,而以他的清词丽句,作为证据。才人命薄,千古一辙;魏仲英黔念着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的《丁香花》诗,叹口气自语:不遭人妒是庸才!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顾颉刚
《顾颉刚自传》作者是顾颉刚。史学家顾颉刚亲笔撰写的唯一一部激情四溢又理智反省的完整自传。顾颉刚出身于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纵有一腔才情,却一生背时,历尽磨难,终开创学术新纪元,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界的领袖。这个人那点事,其震撼力、感染力、启迪力、影响力,已到了让大众知道的时候啦!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檀作文
李白是四川五百年一出的天才,他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处世风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从来都被后世学人奉若神明,于是,人们也就往往忽略了诗人本身。事实上,除去了诗仙的身份,李白也是一个平常的尘世中人,他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他有洒脱狂放的个性,也有为人诟病的喜好;他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世英
本书介绍了目前各大媒体聚焦度最为集中的分众传媒及其年轻总裁江南春。对于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户外广告媒体商和它的领军人物,本书一方面以分众传媒的建立、成长与发展为时间推移的主线,另一方面又将江南春个人的创业经历穿插其中,娓娓道来的不仅只是分众传媒的发家历程,也并非江南春的成长传记,而是将二者凝结在无形的时间与空间的叙事当中。使读者既能了解到企业成长壮大的可能条件因素,又能体会到年纪轻轻便身为创业者、管理者与组织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管理技巧及其成功的必然因素。一个追求纯美爱情的33岁单身男人,却坐拥近6.9亿美元的身价;一个商界呼风唤雨的成功CEO,最大的兴趣却是编写浪漫唯美的诗歌。这不是一个小说虚构的人物,而是真实的现实人生。从文学青年到青年富豪:江南春履历大一——学生诗人,华东师大“夏雨诗社”社长;大二——师大名人,当选学生会主席,为竞选负债160元 ;大二——为还债,每月300元开始在广告公司兼职;大三——成立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大四——拥有大哥大,成为校园百万富翁;28岁——公司收入突破亿元;32岁——创立的分众传媒海外上市,财富位居2005胡润IT富豪榜第七,达30亿;33岁——打造中国生活圈媒体群,开创中国媒体分众传播时代,神话在延续……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杨绛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先生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