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经过一系列的机动用兵,1704年8月12日,马尔波罗与欧根同法国与巴伐利亚的军队在布兰亨进行一次会战,取得了在南日耳曼地区的作战优势,迫使巴伐利亚脱离与法国的同盟。在度过较为平静的一年的欧洲,又因一场惨烈的战斗而发觉自己仍在战争岁月。1706年5月23日,马尔波罗率6万人阻击由络勒洛率领的同等数量的法军,双方激战于拉美里斯。此役,马尔波罗不仅运用其典型的机动战术,而且还大胆地运用了当时欧洲大陆很少用的追击战术。当法军在敌方由于机动而成局部优势发生动摇时,马尔波罗乘势猛攻,致使法军大溃退。这时,马尔波罗指挥军队,穷追不舍,不遗余力。是役法军死伤8000人,被俘7000人;而同盟国方面只有1066人战死,633人负伤。马尔波罗乘胜攻取西属尼德兰许多要地(安特卫普、敦刻尔克等)。
至1709年初,法军已退守本土,海战皆败,失去海外商业利益,经济濒于崩溃。于是路易十四不得已竟寻求"卑躬屈膝"的和平。可是反法同盟此时却不肯作罢。只是没想到这竟激起法国和西班牙的民族热情,使他们由抱怨战争转而全力支持路易十四继续为"尊严"而战。于是反法同盟将面临的是"人民战争",而不再仅仅是"王朝战争"了。
就在这时,法国时年50岁的韦拉斯元帅代替那些虽高贵而又得宠的庸将们开始统帅11.2万法军防守法国北部。他所带之兵多是新兵,未经训练,装备也很差,但多有现成的阵地设施防守。与之对阵的也是同盟军的精锐—马尔波罗和欧根统帅的11万人,目的是要与法军决战并歼之。
1709年9月,韦拉斯来到马尔普拉凯,威胁马尔波罗的后勤线。盟军正渴望决战,于是立即接受挑战。然而同盟军方面完全错误地理解了新任法将韦拉斯的能力和新情况下组成的法国军队的战斗力。18世纪初,集体爱国思想及其力量还是不可思议的事。9月11日,战斗打响。韦拉斯并未象前几任法将那样任凭马尔波罗诱引而陷于圈套,而是一开始就打乱了盟军的作战计划。法军的新兵,更出人意料地凶狠顽强,一再击退敌兵。韦拉斯身先士卒,指挥作战,终于身负重伤,但仍坐在椅子上指挥,直至倒地不省人事。同盟军碰上了自从王位继承战争开始以来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欧根头部负伤,马尔波罗也因过度疲劳几乎在马上晕倒。此役中法军最后撤出战斗,但虽败尤胜:法军是有秩序地撤出的,没有败象,损失只有1万人。而同盟军方面虽仍以惯例,以占领战场为胜,宣布胜利,但他们的损失不下2.4万人,荷兰陆军是其独立以来的精锐,也堪称同盟军中的主力,可是经此一战,大伤元气;普鲁士军队也因遭受惨重损失而大为不满。同盟国之间的不和,由此大增,马尔波罗也因此而于人以把柄,仕途上重跌一跤,不久被免职。
1712年5月,伤愈的韦拉斯于德南再次大败马尔波罗的继任者欧根,仅以500人的代价歼敌8000人,然后又乘胜追击,歼灭欧根的1/3军队,缴获许多战利品。韦拉斯被路易十四封为法军陆军大元帅。
这场战争的最后一幕是以柏威克于1714年9月11日攻下巴塞罗那而宣告结束的。至此,同盟国无法再战,于1713年4月11日大多数成员国签定了《乌特勒支和约》。翌年,神圣罗马帝国单独与法国媾和。一个强大的法兰西王朝军事机器,从此衰落;西欧列强亦疲惫不堪。相反,在一向为西欧视为蛮荒之地的东欧和北欧,此时却虎虎生气,成为欧洲军事史的主角。
6.萨克斯
在18世纪的王朝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法国军事思想家和军事指挥家萨克斯,可以被认为是自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堪与普鲁士、俄罗斯那些不断涌现的军事艺术理论家们相提并论的佼佼者了。
萨克斯1696年生于德国,是波兰国王的私生子。他12岁时就在欧根亲王军中供职,1727年成为法国将军,1744年升为法国陆军元帅,逝世于1750年。使他名声卓著的是他的战争理论。他的杰作《沉思》(另亦称《梦想》)集其思想大成,书中对战术和领导艺术作了精辟论述。
他对"三十年战争"以来的欧洲军事,只是形式主义地抄袭古斯塔夫的军事模式不以为然,他认为人们注重了形式,而忘记了原理。他指责王朝军队依靠欺骗和暴力来建军。他高度评价战争中的士气因素,强调指出:懂得如何使军队保持高昂的士气才是大将的真正特色。他说:打胜仗不在于兵多而在于兵精。因此他又特别强调为将的素质和用兵之术。他认为:"为将者的首要条件是`勇气`。没有勇气,则其他条件都没有价值。因为,在胆怯、畏惧之时,其他所有条件都无法发挥作用。第二是`智慧`,为将者应聪明过人和随机应变。第三是`健康`。"此外还应具备处理意外事态、当机立断的才能;能够洞悉他人意图,而自己不被察觉的能力。他说:为将者的职责是无限的,他必须知道如何维持其军队的生存、控制和管理它们;如何使军队自发地而非被迫地进行战斗;如何运用其军队,把握时机。他认为指挥官无须事必亲躬,否则只能算得上是个驾车到处跑的马车夫;他在交战当天,应无所事事,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思考,然后发出恰当的命令;在关键时刻才亲率军队奋勇杀敌,以决战局。他极推崇将领的"天才"。他说:"任何人除非生来就有指导战争的才华,否则将永远是一位平庸的将领。战争艺术的天才,犹如所有的天才,艺术的、音乐的、诗歌的,必须有出类拔萃的天赋。"鉴于此,他又指出:"战争是一门笼罩着阴影的科学,…一切科学都有原则和规律,唯独战争是一无所有。"在其他方面,萨克斯也能敏锐地认识到军事科学的发展趋势。他追求后膛火炮和后装滑膛枪;军队要按兵种穿军服;改善连队伙食,以增进士兵的健康和提高士气与纪律;培训熟练的步枪手和散兵,以打破敌人的冲锋;废止排枪射击,改为瞄准射击等。他还建议恢复长矛兵,以保护步兵,增加滑膛枪手的信心,使之能仔细地瞄准目标,而不是慌忙地发射。他主张5年兵役制。在防御战术上,他强调多面棱堡或战术据点比战壕更为有利。他重视坚决地追击溃退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