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21 08:51:45
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四)
5.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
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无子而又多病,非永年之王,已为众所周知。其王位及庞大家产的继承问题则早为世人瞩目。对此,路易十四认为有比35年前更充足的理由、继承更多的利益。
于是在1700年3月13日,说服了查理二世立了遗嘱:将其王位传给其外甥—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腓力;同时路易十四还收买了西班牙的大贵族及主教等实力派。1700年11月1日,查理二世去世,路易十四立即派人护送年方7岁的安茹公爵去西班牙继承王位,成为腓力五世(1700—1746年)。
法国势力突然扩张,使路易十四足以控制地中海及美洲的商业,破坏了"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后形成的均势,引起了欧洲的再次恐慌。率先作出反应的是西班牙王位的另外一个"合法"继承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英、荷两国则要维持欧洲均势、保障海上利益,因此不准备让任何一个欧洲强国据有西班牙。于是以英奥为首,联合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日耳曼小诸侯国及意大利的一些小国组成了又一个反法同盟。法国则同西班牙、巴伐利亚、科伦等几个日耳曼小诸侯国结盟,不象前几次那么孤单。于是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战争爆发时,法国的陆军仍很庞大,包括预备役在内,可组成40万人的战斗部队,堪称欧洲第一。然而其素质则比以前差多了。路易十四长年征战,财政拮据,为筹战费,他竟不惜卖官鬻爵,尤其是在军队里。加之在卢瓦斯去世之后,后任的军政大臣也忽略了军队的训练及装备。而法国的敌人,不但在海上占有不可否认的优势,即使在陆上,由于吸取了前几次战争的教训,重视军队质量,训练与装备精良,也足以与法军较短长了。
在军事将才上,更显出双方的盛衰了。联盟作战最关键的一环,是如何组织盟军协同作战,以往联盟战争的战斗力,多瓦解于协调不利之上。而这次战争中,反法联盟中涌现出了两位既善于谐调、又精干用兵的杰出将领:马尔波罗伯爵约翰.邱吉尔(通称马尔波罗)和欧根亲王。
马尔波罗1650年生于英格兰南部,17岁从军,历经多次海战与陆战。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英王任命他为驻荷兰大使兼英荷联军总司令。他头脑冷静、聪明机智,判断准确,无论野战或攻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次战争中,指挥过大小10次战斗,战无不胜。当时流行的战术思想是"防御为最好的战争形式"。而他却尽量诱使敌人放弃防御,接受决战。
他以事实证明"有活力的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其杰出的思想与军事才能,使他深受同时代及后人的推崇。与马尔波罗合作最融洽的联盟军中的将领是另一位杰出将才:欧根。1661年欧根出生于法国,但他又是出身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亲王,是萨伏衣公爵的近亲。年轻时在奥地利军中服役,指挥过30次战斗,不仅能征善战,而且长于与人合作,任何将领可与之谐同,任何军队也都能服从他的指挥。
而法国此时军事人才方面则呈衰势。路易十四早年能征善战的良将只剩范邦一人,而且还因与路易十四意见不合而不被重用。在这次战争中,那些平庸之将一开始就使法国的阵营陷于不利,也决定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军事颓势的到来。不过在这次战争中仍有2位法国将领表现不凡。一个是韦拉斯元帅,另一位是柏威克公爵。韦拉斯是参加过上次战争的法国骑兵将军。在1702年10月的福来德林根战役(即"第一次莱茵河作战")中,使法军转败为胜,因而被提升为元帅。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战将,惯于士兵的粗茶淡饭,与士兵同甘共苦,大言无忌,当然也就有些自命不凡。在这次王位继承战争中,只有他还能够一再与马尔波罗较量短长,而且最后挽救法国不被彻底击溃的也是他。另一位法将柏威克,则是英国人,是英王詹姆士二世与马尔波罗妹妹的私生子。他惯用的战法酷似都伦:尽量避免决战,而依靠复杂的机动作战,以欺骗和消耗敌人,再伺机歼灭。他在这次战争中立过两次大功,对战局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次大战首先由法国发起战端,于1701年3月进占西属尼德兰的一些要塞。神圣罗马帝国立即派欧根亲王集结了一支奥地利军队应战。欧根采用了机动战术:即避开占据了隘路的法国守军,而避实就虚,不走大路、反取山径直趋意大利北部,威胁法军后路。法军担心被切断后路,于是撤退。欧根以较小的兵力,凭机动战术和智慧迫敌退兵,首战告捷。法军不得不易将再战,但仍以惨重伤亡代价结束初期阶段。
反法同盟军的主要作战是在多瑙河上游及莱茵河流域,阻止法军东犯维也纳。这些战斗中,双方互有胜负。其中1704年7月2日"舒伦堡山之战",一支新兵种部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掷弹兵。此山有防御阵地,由法国的盟军巴伐利亚军队驻守,有1.2万人。同盟军7万人,由马尔波罗统帅前来夺取,不顾伤亡损失地强攻。进攻一方的最后冲锋是由英国几个营的掷弹兵担任主角,该兵种是在上次大战中从法军那里学来的,并成为正规的步兵编制,主要用来突击敌人阵地。英军十分重视这个新兵种:掷弹兵有特殊的待遇和特权,配有统一的新式华丽的制服,戴着圆筒形高帽子。最后,敌阵终于被攻破,巴伐利亚守军只有3000人突围;攻方也伤亡约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