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3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从古人对于“天下九州”的理想状态的划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认识。在《吕氏春秋》对于豫州这个地缘概念的划定中,黄河之南、汉水之阳就是豫州的领地。而在后世的地缘博弈中,对于南阳盆地到底是应该归为江汉平原(荆州)的势力范围;还是按照理想状态,与洛阳盆地、中原腹地融为一体,一直是件纠缠不清的事情。如果按照先秦时期的地缘格局来延续的话,由于楚人长达数百年的管理,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的地缘关系无疑会更近。因此在汉朝的行政架构中,南阳盆地并未归于豫州管理,而是被划给了荆州。不过在长期的地缘博弈中,黄河文明相对于长江文明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因此就南阳盆地地缘文化归属的问题,后来也出现的逆转。体现在语言文化上就是,南阳盆地的语言类型与中原腹地相一致,属于中原官话区;而江汉平原则属于西南官话区。体现在行政划分上就是,南阳盆地与洛阳盆地一样,都成为了河南省的一部分。

附:河南湖北方言划分示意图

日期:2010-11-01 00:13:30

既然没有明显的地缘分割线,那么也就意味着北方诸侯们与楚国之间的地缘博弈,往往呈胶着状。谁更能够在中原腹地多占据些份额,就要取决于他的后方有多少腹地了。在地缘格局错综复杂的春秋之世,北方诸侯们往往并不能集合起优势的力量,与江淮的霸主相对抗。因此刚进入战国时代时,楚人在中原腹地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他们甚至已经将实际控制区渗透到了河济平原了。不过到了战国第一阶段,江淮的地缘格局固然还没有质的变化(只是由楚、吴分治,变为了楚越分治),但北方诸侯们的整合工作却已经初见端倪了。这也意味着,楚国在对中原的争夺中,将要遇到更为强大的对手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