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6-03 08:40:56
第十一章 内耗的一年
一 管见蒋琬
有一件事很令人费解,陈寿先生本是蜀地之人,又从学于谯周,在蜀汉担任过官职,然而他作为史学家,著作了流传千古的《三国志》,却对于魏吴两国记述颇详,而对于蜀汉疏漏诸多,几乎连大概都难以做到。
仅仅把这个原因归于诸葛亮当初没有设置史官,蜀汉一直对这方面缺乏重视,这显然太过,陈寿治史之时离这个年代并不久远,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补充材料。
陈寿绝对是一个良史,他很严谨,很负责,只能这样解释了,治史非常不易,陈寿限于精力,限于当时的交通、通讯等条件,他实在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于是,为了公允,真实起见,他只有宁缺毋滥。
如此,也就只好权当蜀汉没那么多事,很多人物只发挥了较小的作用,239年的蜀国相对比较平静,只有大将军蒋琬一人可记了。
魏国在二月二十一为司马懿加封了一个太傅称号,而蜀国在三月份则给蒋琬加了一个大司马的官职,魏蜀这两个首脑人物竟几乎在同时获得了人臣最高的尊荣。
当然司马懿所得到的是一种虚荣,而蒋琬所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权力。
蜀汉在诸葛丞相去世后再没有设置丞相之职,这个大司马作为全国的军政首脑,实际上已经等同于丞相了。
日期:2011-06-03 10:30:13
蜀汉在诸葛丞相去世后再没有设置丞相之职,这个大司马作为全国的军政首脑,实际上已经等同于丞相了。
蒋琬在这个月同时得到开府建署的资格,开府建署,所指的就是那个“开府仪同三司”,三司指的是太尉、司空、司徒三司,亦称三公,意思就是说取得这种资格的人,可以开设府第,自行设置官吏,其仪式与三公相同。
这项待遇以前本只有三公才有,到汉末也只有三公和大将军才有这个特权,但是魏晋时期,魏晋以后,它就渐渐变了味了,已呈泛滥之势了,它后来基本也成了一种虚衔。“仪同三司”这个说法的确恰当,这意思就是说它本身不必是三司一样的高位,只是仪式上的宠隆,只要给你这种资格,具有这种资格,有这种需要,那么很多职位都可以如此这般开府设置属官。于是乎到了中唐时期,只要是从三品以上的官职就足以“开府仪同三司”了。
但是在三国这一时期还不是这样,尤其是在蜀汉,三国各自的官制本就有所不同,而蜀汉因为特别重视对汉朝的继承,要以此区别于其它两国,所以它很多地方基本延续汉制。
蜀汉自始至终没有几个人具有这种资格,因此蒋琬的大司马和开府绝不同于这时期的司马懿的太傅和开府。
于是大司马蒋琬就开始征召属官,他有两个小故事就发生在这时,这二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蒋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蒋琬征召的属官中有一个叫杨戏的人,蒋琬的小故事由他开始。
日期:2011-06-03 11:50:30
杨戏字文然,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少年时就知名于世,他在二十多岁时开始从政,由州书佐一直做到督军从事。这个职务主掌刑狱,杨戏在这一任上依法断案,决疑论罪,号称公允平当,因此被丞相府召为主薄。
诸葛丞相去世以后,杨戏初任尚书右选部郎,而后被益州刺史蒋琬用为治中从事史,蒋琬使用杨戏非常得手,因此在得到开府资格后,便又将他任命为府中东曹掾。却不料在这时杨戏出了问题。
其实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谁看,站在哪个角度看。
杨戏这个人很有个性,他性格简略疏慢,从来不曾以甘言美词加于人,待人接物也从来无过逾之情,他甚至在公私书函上,叙事指令时,从没有写满一张纸的时候。杨戏外表冷漠疏慢,其实内心里却很重情,他对待故旧亲友就十分诚笃。
杨戏与巴西韩俨、黎滔自幼交好,后来韩俨得了严重的残疾,黎滔因为行为不端被罢斥,然而杨戏对他们的友情始终不减当年,他多年来一直多方为之料理。
杨戏的见识也跟人不同,憨厚的谯周一向被公认为没什么特殊才干,因此人们都对他不太尊重,但是杨戏却始终看重谯周,并且断言:“我们这些人身后的声名,绝对比不上这个大个子。”有识之人都因此认为杨戏可贵。
然而杨戏性格简慢如此,更多的人并看不到他的优点好处,很多人对他不满,想要陷害他。
日期:2011-06-03 13:11:38
杨戏个性独特,独立,他对什么人都是这样,有人见到他与蒋琬谈话时常常不做应答,于是就对蒋琬道:“公与杨戏说话常不见应,杨戏之慢上,不是太甚了吗?”
怠慢之罪事关朝廷礼仪,等级尊严,并非仅是心胸狭窄的上司所立,但是蒋琬却不欲追究,他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古人之所诫也。杨戏欲赞我为是,则非其本心,欲反对我言,则显我之非,我的身份在此,杨戏直斥我非不便,违背本心不肯,是以他要默然。这正是杨戏质朴实在之处。”
杨戏终于没有在蒋琬这里栽跟头,但他不会总遇到这样的上司。
杨戏后来升迁为南中郎参军,又出为梓潼(今四川梓潼)太守,再回朝做了射声校尉,他所在之处都政清令简,以不扰吏民为本,可谓良臣能员,但他就因为他的性格最终被免了职。
杨戏得罪的是姜维。
延熙二十年(257),因为魏国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造反,姜维遂趁机出兵伐魏,杨戏随军出征。杨戏平时就很不服姜维,他大概也不满姜维的好战,因此他在此期间于酒后言笑之时经常取笑戏弄姜维。杨戏本性不会说好话,他对姜维也不像对蒋琬那样克制,结果他的仕途就由此告终了。
姜维外宽内忌,意不能容,所以当他回军之后,有司就秉承姜维之意上书奏免了杨戏。杨戏一切官职均无保留,默默地死于景燿四年(261),此年离魏国大举伐蜀只有两年。
这应当算一种幸运。
日期:2011-06-03 13:24:27
杨戏之后,有人又告发督农(管农事、民政、田租等)杨敏诽谤蒋琬,说蒋琬做事昏乱糊涂,实在不及前人。有司因此要追究惩处杨敏。
蒋琬的前人只有诸葛亮,因此蒋琬反对道:“我的确不如前人,有什么可追究的呢?”
有司官员据理力争,然而蒋琬总是不准,于是那人便问蒋琬道:“如果杨敏的话是对的,那么请问大司马有何昏乱糊涂之处呢?”
蒋琬答道:“苟其不如,则事理不当,事理不当,则昏乱糊涂。这有什么好问的?”
后来杨敏犯罪入狱,众人都以为蒋琬未必如此大度,必将借机报复,坐他死罪,然而蒋琬的处理毫无偏见,对杨敏的处置并无丝毫超逾。
蒋琬位高权重,但他从不以个人爱恨好恶对人对事,处事待人都无不合情合理,公允公正,他的气度心胸赢得了广泛的敬仰。这对于蜀汉是绝对的好事,诸葛丞相的眼光确实不错。
蒋琬素来被称为守成之人,但是蜀国当此情形下谨慎持重难道不是应该?要在诸葛丞相的遗政下有所创新,有所超越,又谈何容易!
蒋琬以他恢弘的气度心胸,以他足任烦巨的能力,始终以大局为重,以国事为重,兢兢业业,恪尽忠诚,已足以成为蜀国继诸葛亮之后的第一能臣,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