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5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1-06-01 08:22:56

九 新贵档案(一)

司马懿由太尉升为了太傅,任命诏书是这样说的:“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汉显宗崇宠邓禹,所以优隆隽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

真好,太傅是为上公,位列三公之上,当年周成王为了尊崇周公也曾封过他这个职位,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已经无所比拟。

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这其实仍旧不过是历朝历代权势者用惯了的一种明升暗降之法而已,外示尊崇,实则无用。

太傅之职始于周代,至秦代而废,西汉后曾两度恢复,到东汉后则长期存在,魏国在曹睿时代就曾给过钟繇这份殊荣。把它说成是一份殊荣一点都不过分,明面上看,太傅处于朝廷的核心地位,为皇帝统治天下的代言人,可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实施,并通常成为帝王幼小或皇室暗弱时的最高实际统治者,但那是在过去,从西汉以后,这个职位已经越来越只成为一种加官,兼官,赠官,一种虚衔了。

曹爽本无心架空司马懿,也没有这种心机,他这个主意是他的那些党友提供,促成的。

魏明帝一生是最痛恨虚浮不实之徒的,对这种人他一直一律贬斥不用,可是曹爽喜欢这种人,他本身具有名士习气,所以跟这些名士一向最为相得。

南阳人何晏、邓扬、李胜,沛国人丁谧、东平人毕轨,这些人在当时都名气很大,他们因为一向流于清谈,不做实事,更显得热衷富贵,附炎趋势,因此早先被明帝一锅端掉,免去了官职。现在明帝死了,曹爽当权,情况变了,这些被压抑多年的名士立刻就活跃了起来。

现在不是明帝的天下了,他做不得主了,大家一向又跟曹爽很好,现在难道不该趁机出头,共享富贵?曹爽也的确够意思,他绝对不是那种一朝权在手,就把脸来变的人,他无需朋友们来巴结,来要求,立刻就一一为他们安排了官职,统统将他们引为了心腹。

这些人在魏国正始年间风光无限,是绝对的主角,不能不郑重为他们建一个档案。

日期:2011-06-01 09:53:13

先从南阳的三个开始。

何晏前面已出过一次场,现在再说说他的其他方面。

何晏,是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他母亲姓尹,在曹操官至司空时,改嫁到了曹家,何晏因此与秦宜禄的儿子阿苏,也即秦朗,一起从小成长于宫禁之中,并与曹家诸公子得到了同等宠爱。秦朗生性谨慎,恪守本分,何晏无所顾忌,不知进退,这是他们最大的区别,因而何晏一直为曹丕等人深恨,号为“假子”。

何晏肤白如雪,美貌如花,像极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他自己也颇为自恋,最喜欢忸怩作态,搔首弄姿,他这一点更为曹丕厌恶、憎恨。也未必没有嫉妒,曹丕本人也是很爱臭美的,他身上的香粉气味之重,据说曾经惊了一匹良马,把他掀翻在地。但是粗豪的汉子曹丕怎么也达不到何晏的那种韵味。

何晏的这种行径当然主要与他的女性化心理有关,他的美貌,他母亲的得宠,他从小生长的顺遂环境,只有使他的这种心理更加发展到变态的地步。

手不离镜,甚至总喜欢顾影自盼,并起坐都不忘傅粉的何晏后来娶了金乡公主为妻,因而被封为列侯,但是驸马何晏非常好色,永远无法满足于一个女人,常常将公主置于难堪的地位,因而一直恨他的曹丕便恨上加恨,在他任期内任何官职都没给何晏一个。

明帝时期也不用说了,他虽然给了何晏几个官职,但这些官职都是闲职,有等于没有。这种状况何晏当然不会甘心,“傅粉何郎”看上去是一个花瓶,实际却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少年时就以才名闻名于世,长大后更有著述传世。这书就是当时著名的何本《道德论》,专为阐释老庄而作的,何晏尤好老庄之学,也精擅老庄之学,他就凭这个一向傲视世人,觉得自己天下无双。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不甘埋没的何晏在曹芳时代终于找到了机会,他看到自己的党友曹爽贵为辅政大臣之后,立刻逢迎了上去。

曹爽对他这些朋友肯定都是做过某种程度的许诺的,他喜欢这些人,也需要这些人,他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照顾到朋友之义,朋友之情,而且也必须用这些朋友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只不知这些许诺是不是拍着胸脯说出的,唯有一点可以明确,有了起步基础之后的朋友们都积极开始了下一个目标的攫取。

何晏开始时是散骑侍郎,他下一个目标是尚书之职。

日期:2011-06-01 10:52:00

邓扬,字玄茂,是东汉开国名将邓禹的后代,此人少年时即闻名于京师洛阳。魏晋时代特重家世出身,邓扬的条件很好。

邓扬在明帝时做过尚书郎,洛阳县令,后来因犯法被免,改为中郎,兼中书郎。

中郎为宫中护卫侍从,中书郎为中书监、令的副职,得参与朝政,地位仍很可观,一个犯过法的人仍旧可以出任这样重要的职位,这足以说明出身,名声,才学,人事关系等在当时的重要性,足以表现出当时官场的潜规则,官场的弊端,隐疾。

邓扬为人很贪鄙,他不接受教训,他既然身处内廷,供职于这样一个重要部门,因而更加利用他的这种特殊身份大搞腐败。

邓扬敛财的方式主要是为人求官,他的生意是一个热门,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因此不但非常兴隆,而且一定须先钱后货,完全没有死账之虞。

邓扬曾经与一个叫臧艾的人做过一次生意,许以高官,结果臧艾居然将他父亲的小妾送给了邓扬,邓扬因此更大名远扬,“以官换妇邓玄茂”这句话一时之间在京师传得沸沸扬扬。

邓扬终于又一次被免了官职,这一次是被明帝彻底驱逐,严令不得再被起用。但是邓扬的主要罪名不是卖官鬻爵,而是虚浮不实,罪名如此,而且只是免官了事,这种教训也真不值得汲取。

明帝死了以后,他那句永不起用的诏令也成了一张废纸,这更加说明汲取教训是无稽之谈,因此邓扬在后来做了侍中尚书后,依然故我。有他在,掌管官吏选举的何晏自然总是无法选出得力之人,何晏到底要比邓扬正派些,有为些,他最后与邓扬同罪而死,实在有点冤枉。

可是谁叫你交友不慎呢?

邓扬最初做的应该是颍川太守,是外任,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曹爽考虑到他在京师名声不好的缘故。

日期:2011-06-01 12:47:53

李胜,字公昭,他却是曹爽集团中比较有真才实学的一个,他凭着与曹爽的关系,后来担任过好几个要职,但是他无论担任哪一个职务,都无不称职。

他虽然不会比窦娥还冤,但他的确是值得惋惜的,他错就错在立场选择错误。他既然选择了曹爽,他就得为曹爽出力,他为曹爽出力的结果就是越发成为司马懿的敌人。

李胜的能力越大,他为曹爽出的力越多,他得罪司马懿就越重,他就越非死不可。

李胜的父亲叫李休,字子郎,据说也是颇有智谋才略的人。陈寿在《三国志》中这类褒奖之词用的太多,难免使人怀疑到它们的真实价值。

李休最先在汉中跟随张鲁,曾因为看到汉家气数已尽,积极鼓动张鲁自树一帜,举兵称号,但张鲁没有听。张鲁被曹操打败后逃走,是李休劝说他归附曹操的,曹操因此给了他一个关内侯的封号。李休在魏文帝黄初年间先后做过上党、钜鹿太守,后来告老还乡,仍得了一个议郎的虚衔。以此而论,李胜出身也不算一般宦门。

李胜少年时就游历于京师洛阳,以才气、谋略闻名,从来与曹爽过从甚密。明帝纠正不正之风时,李胜被人告发,说是他的朋友中有四聪(田畴等)八达(诸葛诞等)中的人物,李胜因此遭到逮捕。

李胜最终能够得到赦免,却又是靠了四聪八达中的朋友,这件案子牵连的人太多,又都背景很深,所以明帝不能只拿李胜这样的人开刀。但是李胜在那期间做官的可能却没了,他其实真不能算作浮华不实之人。

这仍旧是因为交友不慎,交友不慎不但做不了官,还能够赔上性命。

李胜最初先做了洛阳县令。这个官职看上去品秩不高,但由于是京师所在地的父母官,有很多特殊性,所以一般人也得不到。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