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褒姒之子名叫伯服。按照古人“伯(孟)仲叔季”的命名规则,这个孩子是幽王的长子。伯服很得幽王的欢心,不过在他的母亲不是正室的时候他也只能算是庶长子。历史的边角料处有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到幽王对伯服的重视,不仅力排众议坚持立他为太子,连最后时刻父子俩都殒命在一处。另外,邵炳军在其论文《两周之际三次“二王并立”史实索隐》中还考证:幽王八年时得立的“丰王”其实就是伯服。伯服立为丰王,形成两周交替第一次“二王并立”的局面。嫡长称伯,庶长称孟,奇怪的是伯服之名带有“伯”字,是否可以推测:这个名字是褒姒立为王后以后而改得?再进一步推测——幽王三年褒姒被立为王后,也许并不是周幽王为了讨四十来岁的老伴欢心,而只是为了能够让心爱的庶子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子。

郑桓公曾说过“王室多故”,那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心是两股争斗激烈、纠缠不清的势力,一股是以“褒姒-伯服-周幽王”为代表的王室,另一股就是“申后-宜臼-申国”为代表的强势诸侯。相比伯服而言,姜后之子宜臼与父亲的关系很不好。先是幽王三年时申后被废,伯服为太子;紧接着幽王第八年,伯服又成为丰王。宜臼母子感到了严重的危机,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正如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所说:“宜臼心怀疑惧,始出奔申”——宜臼逃出镐京,投靠其舅申侯,自立为“天王”,同时拉拢了一大批对周幽王政治很有意见的诸侯卿士大夫,率先与父亲拉开了对峙的架式。宜臼的出奔和自立为王招致幽王伐申,直接导致这两股矛盾势力的碰撞和爆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