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本人或者其他人,能不能在介绍和解说原理的同时,根据这些原理为大家提供一个明确的,可以照着执行的具体学习方法呢?很遗憾,这个东西不存在也不可能出现的。怎么理解这句话?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问应该如何减肥?也是无法简单回答的。只能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卡路里的摄入和消耗的定量计算,每种食物的热量值,每种运动消耗热量的数值,各种有氧无氧运动的特点和对身体的影响,人新陈代谢的特点和减肥的机制,不同年龄和体能的人适合的不同运动方式,然后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物质条件和时间安排,做出合理的方案。如果简单地说:减肥就是要服这种药吃某个碱打那个针;减肥就是要少吃,就是要多跑步,用针灸甩脂桑拿喝尿打鸡血吃绿豆等方法,则往往不是片面的,就是错误的路线,很难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取得全面和持续的效果并且很可能伤害身体。只有对减肥的科学机制从营养,运动,能量,新陈代谢平衡等等全面的认识,并不需要认识深刻但需要认识正确和全面,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外语学习是人类大脑的学习认知中相当复杂的一个方面,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非常多,远比减肥要复杂得多。所以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大家都适用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英语学习根本没有所谓的方法,只有正确原则、正确的原理、和正确的观念,即正信、正思维和正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凡是自称掌握了,发现了,揭秘了或者总结出了某牛X英语学习方法的说法,大家可以放心地确认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Rod Ellis说:外语学习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确不少,但并不存在什么大众外语学习方法的权威。
原来本书命名为《后方法时代》,是取自当今科学研究对外语学习当前时代特点的结论性认识,即:无谓地寻找和总结具体外语学习方法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当前正是处于外语学习的后方法时代,迎来的是全面的,立体的,跨学科的人脑认知学的高科技发展。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过去十年中,人类对人脑的认知特点,包括语言的认知机制的了解,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只是这些进步还没有被广泛地介绍给广大英语学习者,尤其是中国,导致大多数的中国同学至今仍然在被错误的观点指导着用错误方式在学习。《光明日报》出版社的诸位老师,考虑一些读者会对《后方法时代》这个的题目感到不解,多方讨论建议改为现在这个题目。主编提出“找对方法”与“建立正确的观念”的讲法不矛盾,本人对此表示认同,所以采纳了主编的意见。有的高手对封面设计提出的意见是非常尖锐和到位的,本人对这个意见表示赞同。但当今的出版形势,封面设计和封面上的宣传文字,很多是码字的作者们和编辑们都难以左右的,还请多包涵。
日期:2012-08-08 06:02:01
有一些同学询问哪里去找多种音进行对比。其实比较容易找到的是同一教材内容的英语的英音和美音两种发音的资料。在学习的时候接触英音和美音两种发音,然后再去锁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发音作为标准,比单纯听一种发音最后达到的效果好。通过对比搞清楚英音和美音的区别,对大多数中国同学来说,不但利于提高发音准确性,而且是避免一些读音错误的非常必要的手段。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同学是喜欢学习美式发音的,但中小学教学中使用英音教材的比较普遍。很多同学因为没有进行过英音和美音的对比听力练习,不太清楚两者的差异,结果是读任何一种发音时都受了另一种的影响,不英不美反而更不标准。很多人简单地认为美音就是比英音多了“儿音”,却不清楚两种读音中几乎所有的元音发音都是不同的。有关英美发音的区别的资料很多,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只分析一个跟前面几段谈到了问题相关的一个现象:中国同学试说美音时的一个典型的错误是在一些单词中多读出了一个 r 读音的问题。
比如campus (校园)读成了campers (野营者);idea成了idear;data(数据)读成了dater,听起来像date her ;because成了 be course;status 读成了 staters; bonus读成了 boners;minus 读成 minors。读virus(电线)等等。
为什么上面这些单词会读错?本质的原因是这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美音单词中,特别是两个音节以上的单词中,最后一个音节里的 ,产生了大量错误。而有这种想法就会对新碰到的类似单词也进行这种读音处理。
在实际交流中,即使听到Native speaker 的正确发音,自己也完全意识不到别人的发音和自己的不同。当别人初次给自己指出时,自己的第一反是不相信,直到听了录音或跟真人进行对比时,才意识到自己确实跟别人读的不一样,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一直注意不到区别呢?现在大家明白这个不奇怪了,因为在你的大脑里印象中这个单词,是带有 的错误发音印象,即使听到了正确发音,你也会“确认”是听到了你心目中的那个错误发音而强化错误。这也是为什么单纯听标准音而不去进行对比训练,很难纠正发音的另一个原因。
有的同学建议这个单词的读音可以通过观察这个音节中,英文拼写是否带有字母“r”来判断是否要加 r 音,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这个 “r”是必要条件,没有它就不要读,但这个方法扩大成“按字母读音”却是不充分条件,原因一是当自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即使看到这个字母或者发现没有这个字母,往往也是没有“反应”的;二是英文无法顺利通过字母去拼读来推测和掌握正确的单词发音,只有在先掌握了发音之后,才可以用拼读规律去学习认字和辅助确认读音的正确性。
日期:2012-08-08 10:02:17
五、村学究语
理解了这一章中讨论过的几个问题,我们就已经能够分析出,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说法,很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家凭直觉找的一些解决方案,不但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在下一章深入探讨每个具体问题的原理和解决方案前,我们跟大家一起,再来简单分析一下其他一些常见的,让我们深陷泥潭的奇谈怪论吧。
*街谈巷语
有不少人认为我们不会用英语交流,是因为我们以前学的大多是“书面语”,而外国人平时说的是“口语”和“俚语”,跟我们课本上的英语不同。其实我们的英语教科书或英语读物上的英语,就是正常而普通的英语,并不是什么“书面语”,也没有任何一句在交流中不能使用。无论哪种语言,说的和写的也没有本质区别,跟我们读的中文读物或听中文广播是一个道理。读的中文小说和听的中文广播,哪个是严格的“书面语”?哪句只能是“口语”?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有一种只在说的时候才使用的特殊形式的英语——“口语”。尽管中国同学说自己想学英语“口语”,但是这些同学想表达的意思并不一样,有的同学说的是想培养“交流”能力,可是有的同学却是想表达自己想学“只有在说的时候才使用的那些句子”,甚至认为需要学习很多“俚语”,后者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