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9节

热门小说推荐

首先,在听到上面这一串声音符号后,大脑凭着以前的听音经验,进行声音的初步处理,很快就先排除一些英语中“不可能存在”的音节。比如等,这样自动就能切割出的几种可能是:“And he crashed”, “Andy crashed”和“And Dick rashed”等符合英语发音规律的组合方式,但还不能确定究竟是这几个之中的哪一个。

接下来的后面的“ 音被后面的 crash 用掉了。

好乱啊,我们的大脑真的在干这些事情吗?正是!大家不要觉得这个过程太复杂,其实我们的大脑在接受到信息时,都是在这样一刻不停地、下意识地、在几分之一秒内,迅速地做出一系列类似的判断来确认信息的。我们对这一过程往往没有察觉。

其次,那到底听到的是“Andy”还是“And he”撞了车呢?这个单纯靠听音能力,或者靠后面几个词的确认,也是很难判断出来的,往往需要前后文的意思来确定。最直接的判断出是“he”的线索,是根据刚才的话题中的内容和前后文的联系。因此提前知道某段谈话的主题,会大幅度增加听力的理解程度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刚才正在讨论Tiger Woods,或者两人正在同时看关于伍兹的新闻,其中一个人说了这句话,听的人就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是在说“he”,然后接下来的判断出后面是 outside his house, 以及自动切割 car 和 out之间的连读等等,这些都是自动完成的。所以是听了后面才能确定前面,“构建”出整体才能判断确认个体,而不是先确定了个体来总结整体。

但其实不考虑前后文的意思,单纯从句子语调判断出 "he" 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当两个人在谈论熟悉对象时,会使用“先降后升”的语调,这种语调就可以告诉对方,语句中说的这个人,就是他们正在讨论的或之前刚讨论过的,是两个人都心知肚明的那个人(Brazil, 1997),自然不必再提名字,说“he”(降调)就可以了,所以是 and he。关于“语调帮助确定句子含义”的研究,一些心理学家发表了被称为“正弦波语”的实验结果。他们发现,单纯用机器发出一个正弦波的类似语言的语调,测试者很多都认为听到了一句具体的话,有25%的人甚至认为自己能具体判断出所有组成这句话的词汇(Remez and Pisoni,1981)。我们就是这样被会“说话”的鹦鹉给欺骗了,这些鹦鹉实际上只会两种发音,但却会这两种音准确模仿各种语调,借助语调的变化构造出来了句子,让我们听起来,会认为它们模仿我们说话很“像”,其实从发音角度来说是差得很远的。可见语调对判断句子含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对语调的把握,对词汇含义的“预测”和“确定”,其实现过程完全是下意识的,不是由你的智商,单词量或单词熟练程度决定,更不是“背会”的,而是由正常的英文思维带动的,具体说是某单词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和该单词与其他相关词汇的“立体链接方式”决定的。

明白了这几点, 大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反映在听外语的时候总感觉“速度跟不上”,和“十分费力”,稍微有一点干扰就“被打断了”。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我们每听到一个外语单词时,就试图先辨认到底听到了哪个词,脑子里在一边搜索词汇的发音,甚至还翻译这个词的中文意思,又要一边还要顾着往下听,当然费力气。如果我们听到的某个词的第一反应,甚至唯一反应是试图去找它的中文解释,往往不但听不清,而且还是“猜测”不出来或“猜测”不对的。而在被这种尝试翻译耽误了半秒钟后,下一个词早就出现了,我们又忙于分析和翻译下一个词汇,同时还要回想和调整对前面一个词的判断和翻译,好像是在用两个盖子去盖四个锅,忙得“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就更不可能去“预测”和“备选”出下一个可能出现的英文单词,那么我们对任何一个句话的整体理解的能力都无法出现,也很难跟上整个话题,理解力当然又进一步下降。所以很多同学长期只能听“慢速英语”。

其实作为中国同学,这一点是更容易理解的。因为汉语存在很多同音字,要确定具体刚听到的那个字是众多个多音字中的具体哪个字,往往需要等听到几个字之后才能在大脑中做出“恢复”、“还原”和“判断”。这种一次“构建”的工作往往不可以超过7-9 个字符,因为这是人脑短期记忆容量的局限。一般超过7个字符还没有确定听到的是哪几个字,这一句话就从耳畔飞过而再也无法回现了,于是我们就出现“感觉都听清楚了却不知听到了什么”。但因为这句话已经说过了,我们的大脑又无法回放这句话,所以不得不问人家“您刚才说什么?”被问的人有时还不高兴,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明白,怎么你会没听见呢?除了“不确定”现象外,人在正常母语情况下偶尔出现的误听的“空耳”现象,其实很多都是“预测”在这个“确认”过程中偶然出现偏差的表现。比如大家正在讨论吃早饭的问题,突然听到谁说“成绩单”一词,却可能被误听成了“吃鸡蛋”,因为你的大脑当时准备好的是接下来将会听到有关吃东西和食物的词汇,而对一个完全并不相干的词汇内容进行了错误预估。

日期:2012-08-05 06:36:34

前面有同学谈到了英语中的 t,d 发音问题,刚好跟我们上面正在介绍和讨论的内容有关联,就继续这个问题往下讨论。

英语中大部分 d 结尾单词的发音,音标是,当然也就不可以把 stand 刻意读成stant。t 和 d 在英语单词前部的时候,区别很明显,比如 to do;汉语普通话中的 t 和 d 只出现在前部发音的,不在后部出现,所以一般老外也不容易把汉语这两个音听混。我们学发音还是要以音标为准,按照音标的标准做到正确和熟练后,在正常交流速度下,很多人是可以做到自动调整到大家所认为的老外的那种发音的。没有自动做到的,如果让人指点或纠正之,也是可以实现的(发音的提高是需要纠正甚至夸张纠正的,和语法错误不靠纠正有区别)。

这些和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听不清楚”和“猜测”等有什么关系呢?其实 t 和 d 发音问题,仍然是符合人脑的这种认知特点。人脑不但在对在句子中听到的具体词汇有“预估”、“猜测”和“确认”这个认知流程,甚至具体对听到的每个单词中的各个“音素”(phoneme),也有这个相同的认知程序。当机器发音很难模仿真人的说话,再高明的语言识别机器和软件在反复训练听熟某个人的声音后,仍然很难实现85%以上听音正确率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它们缺乏人的这种认知特点。下面的几个例子会更加清楚地说明这种有关发音的认知问题:

比如 water, better, butter 等单词中间的 ,这两个词的发音是不同的,d 是 d,t 是 t,不会混。但是如果是变成了 bedding 和 betting,在现代英语中的大部分情况下,这两词个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发音:“bedding”,尽管字典上的音标是不同的(在少数为了强调 betting 这个词的情况下,大家才会按照音标去发这个音)。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