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9-16 10:40:24
奏折的秘密
17日早晨租界方面把那份“照会”送到裕禄手里时,裕禄才顿感大事不妙。
通过以上的大沽口炮台之战和租界之战,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裕禄对于大沽口炮台的失陷负有重大责任,无论是在大沽口形势危急的时刻还是罗荣光率军抵抗的时刻,裕禄都没用派出天津的一个兵去增援。这是因为裕禄顾忌租界联军,不敢分兵增援。
裕禄不知道的是,当他无比恐惧租界联军之时,真正感到恐惧的正是租界里的联军。当时他们是极力反对大沽口外的军舰对炮台发起进攻,认为这是“给清国内地的洋人签署的一张死刑证”,因为他们和北京的使馆区一样,都是孤悬内地,处于清国军民事实上的包围之中,不得不恐慌啊。
而当得知同伴已经攻下大沽口炮台之后,他们主动出击了,进攻了武备学堂。这和北京使馆区里的洋人得知西摩尔大军很快到来,于是主动出击去进行“猎取拳民行动”是一样的动机,他们都很热切地盼望各自援军的到来,所以才在获得情报后主动出击,扫清障碍,保障交通线。
这就是说,正如北京使馆区“保安队”的行动取决于西摩尔联军一样,天津租界联军的行动也是取决于大沽口外联军的行动,如果他们不能发起大沽口之战,或者大沽口没被攻占,处于四面包围中的租界联军即使有100个胆子也不敢贸然出击的,而一旦大沽口被攻下,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裕禄对租界联军的害怕实在是没有必要的,即使从保住天津出发,将最多兵力派往大沽口前线,防范军舰上的联军才是裕禄的首选,而裕禄竟然让几乎3倍于敌军的兵力困守天津,一直“等”到大沽口炮台失陷,这和他包围了租界只敢打炮是一样的心理原因:怯战。
而裕禄对自己的这些责任是不太清楚的,但他很清楚国门失陷,他这个总督难逃干系,更何况慈禧早已经是一再警告了——到了18日,慈禧还在警告裕禄:设大沽炮台有失,定惟该督是问,该督若再贻误,试问能当此重咎乎?
这无疑是他就任直隶总督以来最大的责任事故。
多年的官场生涯已经使裕禄明白了:只要是做官,就难免出事故。但只要是将事故上报给领导(慈禧),就一定有补救的办法。
这一切的秘密是:写奏折是一门技术活。
在清国的官僚系统里,有一群专门为督抚等领导写奏折的人——师爷。这些高手其实往往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刀笔吏。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当年左宗棠犯事后,有人存心想保他,于是请高手在他的犯事报告中只添了一句:国不可以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大人于是被保下来了。
而裕禄同志接下来的这3封奏折,我们之所以把它们从浩若烟云的大清臣工奏折中特意挑出来,虽然比不上保左宗棠的“名篇”,但保裕禄自己绰绰有余。可用于官场逃避问责、甚至还能表功的示范性教程,皆是欺上瞒下、移花接木、混淆是非之首选读物。
日期:2013-09-16 10:41:46
在17日凌晨接到租界方面送来的“外交照会”后,裕禄立即给慈禧了一份奏折,这就是慈禧在第3次御前会议上讨论的那道——《大沽口炮台紧急情形折》。请大家回忆一下,裕禄的这道奏折里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他说的是收到了“杜士兰外交照会”,大沽口外军舰强索炮台,情形危急!而他没说的正是慈禧最关心的关键部分——洋人是否已经开始进攻大沽口,大沽口的情形到底怎样。
裕禄即使不知道,也应该派个侦察兵去大沽口看一下,即使第一道奏折里来不及报告,也应该在了解情况立即再发一道奏折进行补报。而就当慈禧在皇宫纠结万分,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开仗,对裕禄的后续报道望眼欲穿的时候,裕禄什么都没报。裕禄的第二封报告是3天后——6月20日。
裕禄第二道奏折的名字叫——《接仗获胜折》。在这道奏折里,裕禄主要回顾了他自发出第一道奏折之后这3天主要发生的事情,在第一封“紧急”之后,第二封就是“接仗获胜”,很好嘛。
奏折的原文这里就不摘录了,我们来花一点时间看一下翻译版本。
领导:我不是在17日报告了我接到了杜士兰外交照会,大沽口外联军欲占炮台吗,我刚报告完,旋又接到罗荣光派专差前来报告他接到了“最后通牒”,随后又接到罗荣光的第二封报告,说洋人首先开炮进攻,他正率领守兵竭力抵抗,我感到事态十分严重,洋人既已经发动战事,天津的防务必然十分要紧,于是我马上命令天津驻军做好各项军事准备,联合义和团备战,我亲自接见团员首领,办理此事。
我正在办这件事之时,接到军队报告,有一部分洋人的军队从大沽口坐火车北上试图进犯天津,我军用拆铁路等方式进行阻止,洋军率先开炮,我军就不得不还击,终于将洋军阻截。
随后租界里洋军分路出击,我亲率各军和招抚成功的义和团竭力攻打,军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一直激战到19日,我军获胜在望,紫竹林租界指日可下。我与负责阻截大沽口北上之军的聂士成商量,准备一鼓作气先攻下租界,然后全力接济大沽口。大沽口距天津一百余里,电报不通,那边的情况如何,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只是听说弹药库被炸,危急的情况可想而知。不料又听说西摩尔联军正在撤回天津,看来,我又不得不派出军队前往防御了。
日期:2013-09-16 10: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