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20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3-09-15 20:03:53

裕禄的参战(租界之战)

在大沽口战斗打响之前,天津的局势也越来越紧张。这里简直就是北京的翻版。北京有使馆区,这里有租界(位于天津城墙外紫竹林),两处地方都有洋人的驻军。而团员们在天津城的骚乱跟北京相比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烧教堂,烧洋楼,破坏铁路。

直隶总督裕禄一直很郁闷,面对严峻的形势,他的眼睛其实是一直紧盯着北京的,太后这么处理,他就怎么处理,但问题是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慈禧老人家的政策经常是一日几变的,于是裕禄同志也被转晕了。

裕禄的内心很矛盾,作为总督,他有守土之责,但是作为军事将领,他实在很畏惧和洋人开战。正是怯战的心理才导致他之前强力剿匪,用教科书式的语言来说,成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侩子手”。

6月10日西摩尔大军从火车站强行抢车出发时,裕禄其实在第一时间就接到了铁路局的报告,对于这个报告,裕禄比较难办了。很显然,只能动用军队才能阻止西摩尔,但此时裕禄还没有接到慈禧明确的命令。在没有明确命令的情况下裕禄是不敢和洋人动武的,不然就是“衅自我开”,打赢了还好,没打赢就是朝廷的替罪羊,过去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于是裕禄大人命令铁路局的员工“阻拦”了一阵, 然后把这个报告转告了北京的慈禧。慈禧正是接到这个报告才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这个我们在前面的讲述中已经了解了。

接下来6月12日,1700名俄军从大沽口上岸,他们原本是想赶来参加西摩尔联军的,来晚了就上岸开进了紫竹林租界。出于同样的原因,裕禄没有阻拦,任凭俄军进驻。如此一来,租界里的洋人军队猛增到2500人。

而正是俄军进驻租界,为了防备其继续开向北京,慈禧在13日发布上谕,这道上谕对裕禄比较重要,我们前面也已经提到,来看一下原始版本:

“著裕禄迅将聂士成一军,全数调回天津附近铁路、地方,扼要驻扎。倘有各国兵队欲乘火车北行,责成裕禄实力禁阻,并著聂士成整齐队伍,备豫不虞。其大沽口防务,并著督(即裕禄)饬罗荣光一体戒严,以防不测,如有外兵阑入畿辅,定惟裕禄、聂士成、罗荣光等是问!”

聂士成正是接到这道上谕停止之前的在津卢线上“剿匪”,于14日开始回撤天津,回撤之前还小规模袭击了一下落垡车站的西摩尔军,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

聂士成带回的军队有十营7哨,加上原来驻扎天津的直隶练军三营,直隶总督府亲兵500,七七八八加在一起,此时天津的驻军有6500多人,不算多,但已经是租界联军的将近3倍。

日期:2013-09-15 20:06:29

这道上谕也给了裕禄必须用武力阻截天津的洋兵进军北京的明确命令。然而,对于自己的老部下,慈禧多少还是了解的,于是3天后(16日),慈禧在第一次御前会议后再发上谕给裕禄,再一次警告裕禄:如果洋人坚持开动“后续之兵”进京,则是洋人“开衅”,你必须武力抵抗,不得怯战。这在前面也已经说过了。

此时天津的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首先危急的正是大沽口。而根据裕禄的记录,17日凌晨卯时(5点至7点之间),租界方面以领事团团长杜士兰的名义给他送来一份“外交照会”,告诉他:大沽外的七国联军已经给罗荣光守将发出了一份最后通牒,要求罗荣光在17日凌晨2点前交出炮台!

娘的,这就是说,当裕禄同志看到这份文件时,七国联军不仅已经开始进攻大沽口炮台,炮台都快要失陷了!

更可气的是,“照会”签发的日期还是16日,洋人的解释是路上耽误了一点时间,什么晚上乌七八黑,路不太好走啊,要躲避义和团啊,等等,但从种种迹象上来看,领事们故意为之的嫌疑很大。在炮台快要攻下的时刻送到,正是算准了裕禄来不及增援,同时又已经通知到天津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时间。至于为什么延迟了这么久才送到,领事们就不管了——不就是路上耽误了一点时间嘛。

难怪慈禧老人家在她21日的“宣战诏书”中要特意提到一句,洋人靠“诈谋”,除了杜士兰向张翼放空炮,裕禄兄这里的情况看来也要记上一笔。

裕禄简直十分悲愤。除了立即向慈禧报告,他也没别的办法。但对于裕禄来说,摆在他面前最紧急的任务是:当机立断,立即向大沽口派援军。

而裕禄认为他是无法派援军的。他一直认为租界里的2500名洋兵是对天津的巨大威胁,他必须让6500人留下来守天津(“力顾津郡”)。事实上,此时的租界联军也确实准备行动。

一部分俄军占领了租界附近的火车站。而另外一个偷袭计划已经对准了租界对岸的一所军校——天津武备学堂。

这是一所专门为清军培养基层指挥官的军事学校,校园里储备着大量的枪支弹药。此时学校已经放假了,而仍然有90名学生勇敢地留下来保卫校园,他们并不知道危险已经临近。

日期:2013-09-15 20:07:26

17日下午2时,租界联军100人左右的小分队摸近了学堂,当他们要进入校园时,终于被警戒的学生发现了。学生军迅速拿起武器,跑进教室,拉下窗帘,躲在黑暗处向外射击。敌明我暗,进攻的联军被打退。

联军稍微向后退,随即推出一件重型武器——大炮。炮弹一发发地落在校园里,在炮火的掩护下,联军重新发起了冲锋,冲进校园内,而英勇的学生军也毫不畏惧,他们和洋人拼起了刺刀!

进攻竟然再一次被打退了。联军终于恼怒了,他们原本以为对付一群学生军是很容易的,校园里的弹药库也能很快地抢过来,没想到却要大费周章,于是一个歹毒的计划正在形成。

联军再次退了出去,然后他们开始包围校舍,在四周同时放火!学生们被困在火中,当他们试图冲出去的时候,联军用强火力封锁,而此时,校园里的弹药库开始猛烈地爆炸!

联军撤退之后,附近的直隶淮军赶了过来,他们被眼前惨烈的一幕惊呆了:校园夷为平地,90名学生军无一生还,眼前的废墟上,残肢断体分散在四处,没有一具尸体是完整的,没有一具尸体能够辨认,而另外一些尸首永远也找不到了,他们在剧烈的大火中化成了灰烬。

淮军中的很多将领都是毕业于这所学校,死去的正是他们的学弟,眼前的残酷景象令他们无比愤怒了,他们找到了裕禄,要求立即开战,炮轰租界!

洋人已经“开衅”,按照慈禧的上谕,裕禄必须抵抗。他宣布:开炮!联合义和团进攻租界,并且他要亲自上前线指挥。总督大人终于硬了一回。

清军的炮队很快在紫竹林三面高地布炮,裕禄一声令下,几十门大炮一齐发射。清军的炮弹是无烟火炮,联军很难找到炮位,基本无还手之力,加上身处低位,就只有被轰的份,很快就被炸得人五人六。

他们先是躲到房子里,然后躲到地下室,后来发现地下室也不太安全,泥块哗哗地往下掉。大家只好把这些厉害的大炮起了一个更加厉害的名字——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来了!快跑!

这真是大炮开兮轰他娘,“慈禧太后”很嚣张。

一天轰炸之后,租界联军的伤亡已经达110多人,联军指挥部已经失去了继续抵抗失去信心,他们下达了撤出租界,退向大沽口的命令。

但是想撤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裕禄的炮火依然猛烈,强冲就会炸成稀烂。在强行冲锋了几次,联军指挥部只好又下达命令不撤退了,在租界里加固工事,把地下室挖得深一点。

很显然,此时的裕禄要想把优势转化为胜果,只需要一个动作:命令步骑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

而令人惊奇的是,在炮火占据绝对优势之时,裕禄迟迟没有下达发起冲锋的命令,他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军队竟然还能对着洋人冲上去,还能跟洋人拼刺刀。裕禄只是让团员们发起“冲锋”,而他的士兵继续在后方打炮,一直在打炮。

团员们没有有效武器,很轻易就被被联军打退,这样的“冲锋”实在只是壮壮声势。

此时大沽口方向的联军已经开始向租界增援,聂士成率军阻截,对于裕禄这边只打炮不冲锋的情况,聂士成十分焦急,可是对于聂士成的建议,裕禄是听不去的。在隆隆的炮声中,裕禄在做一件在他看来很重要的事:写奏折。继续写奏折。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