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吐谷浑乘唐朝巩固政权之机,频繁地寇扰唐朝西部边境,阻碍唐朝从河西入西域的交通。唐朝边境戌守的士卒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党项引吐谷浑入寇松州(诒今四川松潘县),唐益州道行台窦轨及扶州(治今四川南坪)刺史蒋善合连势击之。蒋善合先期至钳川(今四川南坪西),击走吐谷浑,后窦轨复至临洮,进击左封(今四川黑水县东南),大破吐谷浑部。
次年,吐谷浑与党项联合寇扰洮(治今甘肃临潭县)、岷(治今甘肃岷县)二州,唐遣岐州刺史柴绍救岷州。吐谷浑居高临下,用弓矢猛射唐军,箭如雨下。柴绍心生一计,遣人弹胡琵琶,令二女子对舞,吐谷浑军为之心动,停止射箭看热闹。柴绍乘机派精骑从后山攻击,吐谷浑军大败,被杀五百多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六月,吐谷浑寇洮、旭(治今甘肃临潭县附近)、叠(治今甘肃迭部县)三州,岷州总管李长卿将其击败。
八月,吐谷浑卷土重来,又寇岷州,李长卿再度出击,反为所败,亏得益州总管窦轨,渭州刺史且雒生救援,才将吐谷浑击退。
同月,吐谷浑攻陷洮州,很快又退出来,唐遣武州(治今甘肃武都)刺史贺拨亮防御它。
翌年四月,吐谷浑攻陷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又寇洮、岷二州。
五月,吐谷浑、党项再寇河州(治今甘肃临夏市),为刺史卢士良击败。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五月,吐谷浑再寇松州,益州行台窦轨出翼州(治今四川茂县北校场坝)道,扶州刺史蒋善合自芳州道合击之。
六月,吐谷浑又寇扶州,刺史蒋善合击走之。
七月,吐谷浑再寇岷州,又与党项寇松州,后为蒋善合击败于松州赤磨镇。
八月,入寇鄯州,唐骠骑将军彭武杰战死。
十月,吐谷浑与党项羌合寇叠州,攻陷合州郡(治今甘肃迭部县,与州治同)。
第二年正月,吐谷浑又寇叠州。
十月,再寇叠州,抚州刺史蒋善合赴援。
十一月,再寇岷州。
同年,唐朝在吐谷浑不断扰边的同时,遣李安远出使吐谷浑,与之和好,伏允请求在边界附近与唐互市。当时,内地刚经过隋末之乱,人民流离失所,耕牛缺乏,唐朝急需与游牧为生的吐谷浑贸易,以换取大批牛马等牲畜,因而欣然同意互市。
互市的地点,选择在承风岭(今青海贵德县北千户庄一带)。此地既是隋唐通西方和印度的交通要道,又是吐谷浑等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与隋、唐互市的最佳地点。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吐谷浑、党项又先后入寇岷州、河州,后又请求议和。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伏允遣其洛阳公来朝贡,使者未返,故大掠鄯州而去。唐太宗遣使责问伏允,并征他入朝。伏允称病不至,又为其子尊王请婚。太宗许婚,但要尊王亲自到长安迎娶,伏允却以尊王有病为由不去。唐太宗只得停了这门婚事,并遣康处直出使至吐谷浑宣喻。
次年正月,吐谷浑死性不改再寇岷州,唐都督李道彦击败之,并执其名王二人,俘斩七百余级。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党项细封步赖率部投降大唐,唐以其地为轨州。步赖请求率部讨伐吐谷浑,后未见有大的动作。
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原属吐谷浑的党项大酋拓跋赤辞降唐,列其地为懿、嵯、麟、可等三十二州,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这也是唐朝统治者为笼络人心的一贯作法)。
次年三月,吐谷浑寇掠兰州,为州兵击走。不久,又遣使朝贡。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夏,吐谷浑遣使朝贡后,再度寇掠凉州,当时任鄯州刺史的李玄运上言:“吐谷浑良马悉牧青海,轻兵掩之,可致大利。”唐太宗于是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等率军击吐谷浑。
段志玄大军进至离青海湖三十里之地,摇旗呐喊,虚张声势,故意逗留不进。伏允被唐军声势震慑,尽驱牧马逃遁。段志玄部将李君羡早有准备,从另道追吐谷浑于悬水镇,获牛羊二万余头而还。
同年十一月,吐谷浑又寇凉州,执唐行人鸿胪丞赵德楷、安侯等。唐太宗遣使者十余次往返,伏允仍不放还,这一事件也成为唐朝发动对吐谷浑战争的导火线。
总而言之,从武德三年至贞观八年,吐谷浑寇掠唐朝边境达二十四次之多,唐朝的岷、鄯、洮、叠、芳、旭、扶、兰、凉、松、河等沿边十一州深受其害。基于这种情况,唐不得不加派军队驻防在凉、兰、洮、岷、松等州,以防御吐谷浑。这正如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所写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由于唐初把主要力量放在扫灭国内群雄及对付突厥之上,因此除了段志玄那次主动进击吐谷浑外,其余时候均处于防御的被动地位,这种情况直到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才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日期:2012-04-07 10:21:25
十二 李靖征西
吐谷浑每次寇拢唐边,基本上都是与党项一起行动的,这个党项与吐谷浑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千万不要小视这个党项,其后人李元昊在北宋初年建立了西夏国,与辽、宋成三足鼎立之势。
党项是汉魏以后居于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的西羌诸部发展而来,是居于这些地区的西羌在北周后的泛称。上述的宕昌、邓至两国灭亡后有相当一部分融入党项,成为其组成部分。其界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杂春桑、迷桑(均在今青海果洛一带),北连吐谷浑,处山谷间,亘三千里。
从党项兴起至唐初,其内部没有建立统一的部落联盟或国家,势力较弱,除了一小部分先后降于隋、唐外,其余大部分为吐谷浑所役属。
隋末唐初,党项诸部势力日益强盛,相反吐谷浑却日趋衰弱。党项与吐谷浑的关系仍旧密切,一起侵扰唐朝西部边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吐谷浑对党项诸部的控制已大大削弱。
唐太宗即位后,加紧招抚党项,取得明显的效果,原臣属于吐谷浑的许多党项诸部给纷转投明主,归附于唐朝,这对苦苦支撑的吐谷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乘北方东突厥颉利可汗内部变乱之际,遣李靖、李勣等击灭东突厥,免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朝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大业,仅剩下西域及青海等一些偏远地区。在国内,唐太宗充分吸取隋朝灭亡的深刻教训,实行一系列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的政策,澄清吏治,减轻刑罚,使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然而,据有青海及鄯善、且末的吐谷浑不断犯边,沿边十一州深受其害,强大的唐朝岂能坐视不理。更重要的是,唐朝迫切需要打通中西陆路交通,进一步向西北发展,乃至经营西域,而中间吐谷浑这个拦路的西北狼自然成了唐朝的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