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6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6-12-13 08:47:15

睥睨北国——雄主渐生窥江意(四)

南方的变局说到这就要告终了,我们将目光投向北方,在此期间,一代雄主前秦天王苻坚挥舞着马鞭,将动乱分裂的北中国又重新捏合到了一起。

枋头之战后,苻坚一方面操练兵马,筹备粮草,准备东出灭燕;另一方面派黄门郎石越出使燕国,问燕国讨要曾许诺的虎牢关以西土地。

接见石越的依旧是燕国一把手慕容评,这位太傅眼见桓温已经败退,心里又不大愿意把得来的土地拱手让人,于是一口否认当时曾答应割地以偿。石越很窝火,好在他早有准备,他将当初慕容评求援的书信拿出来说道:“当初是太傅你亲口允诺的,书信也赫然在此,难不成你作为燕国首席大臣,还想反悔?”

慕容评这时勃然作色,他抛开自己要不要反悔这个话题不谈,而是一套爱国高调说道:“胡说八道,我大燕国一尺一寸的土地都是将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又如何能轻易拱手送人?!”

别说,这石越算是碰了一鼻子灰,不过既然外交得不到的东西,那苻坚只能诉诸武力了,他很感谢慕容评给了他一次开启战端的借口。

在送走了前秦使臣后,燕国一干政要,包括尚书郎高泰、黄门侍郎梁琛,以及将军皇甫真等人都联名上书慕容评,要求他进行战争戒备,说此番秦国必不会善罢甘休。但是,这次的联名上书又被慕容评的“一票否决权”给一票否决了。慕容评说他们是杞人忧天,称秦国只是关中一闭塞小国(如果从苻健立国时期那块地方算也确实是),苻坚此人这些年也都是勤于内政,没怎么对外扩张过,所以前秦是不可能为这点小事大动干戈的。

慕容评的良好自我感觉很快便被手下泼了一盆冷水,这个人叫申绍,是燕国的尚书左丞。他也上了一道奏折,大致是分析了现阶段慕容燕国所面对的几大问题:第一,官僚集团腐化严重,国家对于不达标的地方官员从未进行定期考核,这就导致他们贪腐成风,办事低能,百姓贫瘠,大乱将起。

第二,冗官现象严重,都是卖官鬻爵导致的,(当然,也不排除是燕国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吸附了太多前朝旧吏)这不光降低了办事效率,还让朝廷要花大把时间在这些官员之间的鸡三狗四事情上。

第三,这是针对燕国皇室了,说如今圣上后宫中宫女太多,达四千多人(这个数字看似不多,毕竟和石虎那动辄万人的女眷无法比,但考虑到燕国版图也不是很大,所以这数字已然有些吃紧了),关键这批人不但不懂得节俭,还带头搞淫靡生活,奢侈之风由上至下在全国蔓延,导致国库吃紧。

第四,这是针对燕国对外关系上的,由于慕容鲜卑和北边的拓跋鲜卑自从联姻问题闹僵后,关系一直不融洽。每年朝廷都要耗费大量军饷去攻打北疆的拓跋什翼犍,劳师远征却并没什么卵用,而拓跋什翼犍虽然不是什么好鸟,但也从不主动招惹燕国。与其把大量的军力部署在北境,还不如调到西部去防秦国,调到南部去防晋国。

对于申绍提出的四点,我觉得第一点是当时的共性,别说燕国贪腐成风,就是偏居江左的东晋,乃至关中的前秦,这个现象都很严重。只不过前秦在王猛秉政后,掀起了反腐之风,在短期内遏制了这一现象。第二点呢,燕国这方面问题确实比较大,因为可能是收降纳叛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凭空多了很多闲散官员。但是,这方面问题同样困扰着东晋,毕竟侨置郡县的工程带来了不少恶果,可东晋却能依靠土断时不时地刷掉些闲散人员,但燕国却不行。

倒是申绍提出的三四两点值得注意,首先第三点是说燕国自上而下搞奢侈,这点东晋收敛了很多,毕竟西晋殷鉴不远,而前秦则缺乏搞奢侈的资本。至于第四点则是边患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点谁都不比谁好过,燕国的北疆有拓跋鲜卑的滋扰,可秦国北部也有铁弗匈奴为患,只不过秦国处理的好罢了。而东晋蜀中那块新征服地,也时不时蹦出一些僚人“打砸抢烧”事件,依旧牵扯着司马家脆弱的神经。

日期:2016-12-14 08:50:16

睥睨北国——雄主渐生窥江意(五)

所以,我认为老申虽然说了四大点内容,却没有一处说到点子上去,都是些不痛不痒的皮毛问题,而燕国真正的痼疾却是他没有预见到的——入主中原后的慕容鲜卑根本就没真正走上汉化道路。

诚然,很多人觉得慕容鲜卑是五胡中一个汉化程度较高的民族,当然,这话可对也可不对,主要是看跟谁比。和羯胡这类垃圾胡虏相比,他们确实汉化程度要高不少,但拿去和同时期的氐、羌相比,他们还差得远呢!

造成这一系列的社会怪象的根源恰恰是这个政权保留了大量部落时代的残余,国家缺乏一个安定社会秩序的保障。拒不进行汉化的游牧民族,即使能依靠武力逞凶一时,也终难逃脱从哪来回哪去的命运,蒙古便如是。

虽然前燕政权的高层在汉化水平上并不低,但是他们所裹挟着入关的万千部众却没很好地融入到汉人的生活习性中。他们不是不想好好干,他们是不会干,他们并不一定都想贪污,但他们除了贪就缺乏了生存来源,恶性循环往复,这才是前燕走向奔溃的根本原因。

回过头来,虽然申绍的一些言论未触及到根本,但还是让慕容评相当不爽。慕容评看完这些意见后,不但没有听从,反而大怒,把申绍赶出朝廷,降为常山太守。

不久后,石越回到了秦国,他将燕国太傅慕容评爽约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苻坚。苻坚听完之后果然哈哈大笑,说:“如此我师出有名矣!”

接着,苻坚随即开始了灭燕计划,他以王猛为帅,建威将军梁成为先锋,洛州刺史邓羌为副将,出兵五万,从陕城出师,东取洛阳。在这次出征时,王猛阴了慕容垂一把,他请求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为参军,作为攻燕向导,实则是借机将其铲除。

王猛临行前亲自拜访慕容垂,对慕容垂道:“你我一见如故,我实在是舍不得离开你啊,不如你给我个信物,让我能睹物思人。”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苻坚龙阳癖的影响,王猛说出这话的时候饱含了深刻的断袖之情。慕容垂也没细想,遂把身上常年佩带的一把金刀送给王猛。

王猛出发后,秦国大军先是进抵到了乙泉(今河南洛阳宜阳),驻守在此地的燕国守将吴归一枪没放便出城投降。王猛旋即对大军作了分兵举措,他派邓羌率一万骑兵去攻占虎牢关,又令梁成率一万骑兵切断孟津通道,阻断燕军的来援之路。至于王猛本人则亲自率主力军三万去攻洛阳城。

由于慕容评压根没料到秦国会真和他兵戎相见,所以在西部兵力准备不足,虎牢关和孟津两地兵力加起来都不过万。因而虽然关隘险峻,可秦军破这两地只用了半日,与此同时,王猛也完成了对洛阳城的全面包围。

要知道,处于河南大地上的洛阳城,一旦失去了周围屏障,就成了无险可守的危城。王猛并不急于破城,而是派人传讯给守将慕容筑,称你家大败桓温的吴王慕容垂都投奔了秦国,你区区一个地方镇将又何必为燕国死节呢?

慕容筑想想也对,自己犯不着为了守一个必破之城而搭上性命啊,于是也开城投降了秦军,王猛兵不血刃地进入了洛阳城。

进入洛阳城后的王猛干了一件事,他找来早已买通好的慕容垂旧部金熙,让他拿着金刀找到慕容令,假称慕容垂在京城受到猜忌,已经东投燕国去了,让他也尽快开溜,否则将有生命危险。

慕容令不是傻瓜,听完金熙的话还是过了一遍脑子,他要求金熙出示父亲的亲笔书信。金熙拿不出信件,却转口说道:“如此机密要事,吴王怎敢用信件联络,万一被截获了怎么办?你看我手中这把金刀就是信物,你不会认不得吧?”

慕容令看了一下金刀,果然是父亲的,心里不由得一阵后怕。当晚,他一宿未睡,天刚蒙蒙亮就带着旧部出了洛阳,直奔驻军石门的堂弟乐安王慕容臧处。慕容令出逃的消息很快便被王猛得知了,但他第一时间却并没有下令士卒追赶,反倒做了件更奇怪的事情。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