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18 09:22:28
第二十九章 漫长的告别
嬴政是第一个皇帝,故谓“始皇帝”,发音难听,字形好看,“秦始皇”正式诞生。
秦始皇首先制造了一系列新名词,烘托“皇帝”的光环和气场。他发出的“命”称为“制书”,下的“令”成为“诏书”。“命”和“令”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命令”的意思,“命”是国策性的“大命令”,后者指针对具体事务的一般性“小指示”。秦始皇还将“朕”这个普通老百姓曾经可以使用的称谓垄断,只有他可以是“朕”,其他人叫“月关”应该是可以的,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叫“月半”。到了清朝只怕“月关”都叫不得,清朝的文字狱让阿尔法狗都不敢随便出手,生怕惹了不识字的清风。
秦始皇追封自己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一个崭新的名词诞生了。他在创造新名词的同时,废除谥法:不准使用谥号。他在制书中宣告:谥号非常不礼貌,是儿子不经过父亲同意议论父亲,是臣子不经过君王同意议论君王,实在没意思,朕不要(“甚无谓,朕弗取焉”《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可能很喜欢算术,表示他是始皇帝,自他以后,后继者以序数计算,为二世、三世皇帝以此类推,乃至万世,无穷无尽传下去。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秦二世而终,大不吉。因此后来的皇帝不采用数字谥号,重新恢复各种好听或者难听的谥号。(440)
日期:2020-05-19 10:33:26
秦始皇又为国家定制了“国色”:黑色是大秦的吉祥色。其理论根据来自邹衍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秦取代周朝而立,周是火德(我不知道为什么,别问我),那么秦便是水。火永远不可能在水中燃烧(钠在水中是可以燃烧的,但秦始皇不懂化学),于是嬴政定秦为水德。河不再叫河,而改成不知所云的“德水”,以示水德浩荡。秦始皇的创意还是不够,换做我,“五行”一个都不能少,每五年“五德”轮换不就齐活儿了吗?否则相生相克如何是好?难怪秦匆匆忙忙就亡了,秦始皇在地下一定目瞪口呆。
秦始皇接着修改正朔—即新年从哪天开始。这倒是正经人干的事,因为历朝历代的肇始都会修改“正朔”,以示辞旧迎新。如果没有修改正朔,那一定是忘了。秦始皇将秦之正朔改为十月初一,也即命令十月初一为元旦,那一天群臣入朝庆贺。他们盛装出席,衣服、旄(以牛尾悬于顶端的旗帜)、旌(羽毛做成的旗帜)和节旗(使节所持的旗帜)都是黑色,看上去乌央乌央的,严肃得吓人。
秦法更是非常严肃,暴戾、刻薄,不讲仁爱恩德和温情道义,一切从严,乃至更严,秦始皇认为只有如此从符合五德演绎的原理。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史记秦始皇本纪》)。(441)
日期:2020-05-20 09:32:02
为了更合乎“五德”,秦急迫地增强法律力度,连囚禁很久的犯人也不释放。当一个执政者以法律或非法律名义歇斯底里地恐吓、逼迫其臣民,说明他的内心很虚,暴力手段是短平快的见效手段,至于产生什么样的后遗症,暴君们一般是不考虑的,他们倒不缺心眼,但缺心。
一个比较奇怪的地方是秦用六作为数字的基本单位,不知道是不是被六国刺激的—六国生生被它包成一个“混沌”。兵符、司法官所戴的帽子六寸;舆车宽六尺,六尺为一步,以六马驾车等等,总之一切都六六六。
秦始皇完成了名词改革,接下来他要面临如何分封的问题,天下尽入其手,总得派人去管理辽阔的疆土呀。
王绾沿用周朝旧制,建议秦始皇封诸位皇子为侯王,镇守燕、齐、楚故地,因为这些地方距都城咸阳很远,很容易生乱,非绝对的亲信不能胜任。当年周武王姬发也是让自己的兄弟或亲人镇守齐、鲁和燕国,周王当初最大的失误是蛮夷楚国重视不够,而且不够尊重,导致楚国跟周王室从西周达到东周,直至双双完蛋。假如楚国由周王子弟接管,或许情形有所不同。
秦始皇让大家评议王绾的提案,时任廷尉的李斯提出反对意见。(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