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3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6-10-26 14:23:06

六十.回忆•在成都经历余震风波

回到成都后,除了能看到马路上一些标有“灾区救援”字样的车辆,拉着人员和物资向灾区方向驶去,的确看不到成都市区有任何破坏损毁过的迹象。成都依旧是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秩序井然。人们的脸上,也看不出惊恐和焦虑的表情,淡然而正常。回到公寓,我忐忑地打开门走进去,并没有预想中东西散落的情形,却是一切如常。之前听有的同事和客户说,办公室和家里有物品和柜子砸落。我想,这跟我所住楼层低房间陈设简单有关系。松了一口气的我,给一些同事和客户打了电话,告诉他们我回来了,周一进办公室上班,也了解到他们大多在震后头两三晚在外露宿,但近两晚已经回家睡觉了,也都打算周一正常上班。我们都觉得成都应该是安全的。

可毕竟余震频发,我打开电视密切关注灾情和救援报道,以及专家们对余震情况的分析。我匆匆下楼去附近的小超市,还好面包和瓶装水都有,就买了一些,回到小屋继续看新闻。随着天色渐暗,我一边关注新闻报道尤其是余震的分析,一边望着准备好放在手边的帐篷和装有毛巾被、面包和水的背包,准备一有情况立刻撤离。当天已经完全黑下来,电视里出现了四川卫视的新闻主播,正襟危坐、表情凝重、语气微颤地播报,说是今晚发生较大级别余震的可能性大,建议大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额滴个神呐!这就好像在说“大地震又要来了,大家快跑”!我瞬间头皮发麻,心跳气喘,赶紧换了鞋子,做好了百米冲刺的准备。恰逢此时,走廊里传来了轰隆轰隆的脚步声和叫喊声,只听得一个女人大声拍着各家的门大喊着:“地震来了,快跑!”我不再犹豫,抓起准备好的东西,开了门,随着走廊里疾走的人流,一起奔向楼梯间冲下了楼。

来到楼下,发现马路边人行道上早就挤满了人和车辆。只见路灯下,男女老幼,抱着被单垫褥的,拎着板凳的,牵着狗的,坐在车里的,蹲在地上的,一派从未见过的狼狈而又热闹的场景。大人们或在听着收音机或在聊着天,小孩子们则兴致高昂地嬉戏欢笑。大家等了好一阵,抬头仰望逃出来的公寓楼纹丝不动,怎么余震还没来呢?不过,电视里专家只说今晚有余震,也没说几点,谁也不敢贸然上楼回到公寓里去。陆陆续续地,决定露宿的人们支起了各自的帐篷,或者简单在地上铺上报纸和垫褥后,准备睡了。有的小小孩,开心地睡在小汽车的后备厢里,一副好玩儿得意的样子。见公寓楼附近过于嘈杂拥挤,我便拎着帐篷来到了旁边的人民公园。进了公园门,发现密密匝匝的各色帐篷,满眼一片,整个公园成了野营地。我在靠近湖和假山的小路转弯处找到了一个位置,把帐篷支起来,又铺上了一层毛巾被,鼓起了充气枕,便钻进去和衣而卧。

成都五月中的夜晚,气息微凉,垫着毛巾被睡在地上倒也不冷,只是硌得难受。公园里虽有大批帐篷露宿的人,但却毫不嘈杂,只听到临近的帐篷里偶尔低声的谈话。我想,和我一样,大多数人难有睡意,都在等待着预报的余震发生。尤其是我,听了很多同事和客户所描述大地震当时和后来余震时的惊恐状态,在此时,却有一种即害怕又期盼的复杂心情,等待着感受一场余震。可是,过了很久余震也没有发生,或者是震级太轻,我们并没有感受到。不知何时,我终于睡去。朦朦胧胧中听到叽叽咕咕的嘈杂鸟叫,睁开眼,已经是天色泛白,到了5月19号的清晨。钻出帐篷的时候,才觉得浑身寒气、腰背酸硬。心中既庆幸平安,却又埋怨专家们“狼来了”般的余震预报,不靠谱啊!

紧接着的新闻舆论,对5月18号那晚,成都市民受电视里余震预报和警示而产生误读和恐慌,导致大规模户外露宿的事件,进行了分析和批评。核心意思是两点:一,任何对地震和余震的预测,尤其发生时间和级别,都是推测大于探测,很难准确,仅凭推测发布公共警示的做法,不够稳妥;二,余震大于主震的概率极低,主震都未对成都市区造成破坏,已经发生的无数次余震甚至都没有被成都市区感知,那么某个余震对成都市区造成严重破坏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专家们说成都市民大可不必太过担心焦虑,应该回家安心睡觉。那时,成都有句流行的话:地震是可怕的,比地震更可怕的是余震,而比余震更可怕的是预报余震。这生动地反映了,在毫无防备的大地震突发后,人们在不断发生而又无法预测和躲避的余震阶段,备受煎熬的心态。

早晨上班,同事们在办公室见面,大家颇有一种大难不死、劫后余生的激动和感慨,相互慰问和倾诉。我让公司司机开车拉我去了成都红十字会,捐出了我对灾区同胞的一份心意。直到今天,那本红红的捐款证书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柜里。当天下午将近两点半,也就是512当天地震发生的时间点,天府广场上举行了对遇难同胞的哀悼仪式。我和同事们从办公室俯瞰着天府广场上,人山人海却又庄严肃穆。我们一起在警报声中伫立默哀。当看到默哀结束,黑压压的人群振臂挥舞,听到他们“四川加油!四川雄起!”的高呼,我再也不能自已,泪如雨下。是的,悲痛是必然的,但比悲痛更重要的,是灾区人民,四川人们,全国人民,一起鼓起勇气和量,奋力救灾,努力拼搏,重建家园!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同事和客户们都没有再露宿,而是睡在了家里。有段时间,我把几个空啤酒瓶儿倒立放在桌子和地板上,为了能在深夜地震突发时惊醒我,可是,过了很久,一个瓶子都没倒过。我和同事曾在办公室感到过几次短暂一两秒种的轻微晃动,但我们紧张对望几秒后,便很快恢复平静,该干什么干什么了。对地震的恐惧和余震的担忧,对我们生活在成都市区的人们来说,一天一天,渐行渐远。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