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章 包森、白乙化、李红光、赵一曼、李海峰等、姜克智 074、血沃幽燕“小白龙”——记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白乙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革命是我们的权利,牺牲是我们的义务!”

这是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平北根据地创建者之一白乙化生前的豪语。他身体魁梧,络腮胡须,行走如飞,打起仗来,总是亲临火线,身先士卒,人们常叫他“小白龙”、“白大胡子”。1941年2月,他为保卫平北根据地牺牲在密云县境内的绛蓬山。

白乙化,满族,1911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圩村。他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少年上私塾就读时,既能够书写一手好字,也会写旧体诗,以“白才子”名闻乡间。1924年,白乙化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考入了辽阳县立中学。

1928年,立志武装救国的白乙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又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军事,成为东北军的一位初级军官。1929年秋,他考入北平中国大学预科攻读政治经济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名战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白乙化义愤满腔,夜不成眠,向中国大学当局提出抗战杀敌的申请书,写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

1932年,白乙化返回故乡——辽阳石场圩,以教书为名,联系四方志士,宣传抗日救亡,秘密积蓄力量。次年,他便组织起一支抗日队伍——东北抗日义勇救国军,转战于热北、辽西,连战连捷。从此,“平东洋”成了这支队伍的司令——白乙化的绰号,也成了这支队伍的称号。人民群众和爱国志士,纷纷挥戈而从,义勇军队伍发展到3000余人。到1933年春,该义勇军粮弹不继,退入关内时,国民党三十二军以援助为名,将他们骗到冷口,缴械遣散。白乙化悲愤地又回到北平中国大学学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