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1928年8月—12月) 第十四章 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创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由来与形成

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在领导湘赣边军民巩固和建设根据地的同时,还以极大精力投入理论上的创造,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红色政权的理论,是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引申、发展而成的。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有个形成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上山”思想,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这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芽。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的“割据”主张和湖南省委“创造农民暴动割据局面”的意见,提出了“湘南割据”的构想,力主“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个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秋收暴动受挫后,毛泽东思考和总结了历史上农民起义、绿林称王和军阀割据的经验教训,提出:“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军阀能割据,我们为什么不能割据?”“历史上没有消灭过‘山大王’,我们要到崇山峻岭中去当红色割据的‘山大王’,‘革命的山大王’。”在湘赣边武装割据的实践中,毛泽东的“割据”思想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升华,逐渐形成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他明确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走遍了整个罗霄山脉,认为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因此,他断言:“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其意义决不限于边界数县,这种割据在湘鄂赣三省工农暴动夺取三省政权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意义的。”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明确而具体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大意义、存在条件、割据中心及其发展前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