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26 08:43:05
俄国叶卡特琳娜大帝
18世纪中后期,欧洲军事的显赫一极—沙皇俄国,由于彼得大帝去世之后30多年的内部争斗,国力已经削弱。尽管它仍试图贯彻彼得大帝的战略,发动和参与了4次战争:波兰王位战争、俄土战争、俄瑞战争和七年战争,但在欧洲的军事史上并无多大影响。只是在"七年战争"的最后一年,即1762年6月27日,彼得三世之妻叶卡特琳娜发动政变,自立为女皇(称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1796年)之后,俄国在欧洲的军事影响才重新举足轻重;并且在她的统治之下,俄国军事各方面皆有重要发展。
叶卡特琳娜也和奥地利的特利萨、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一样,认识到"进步主义"的近代思想对君主政治和王朝利益的价值,标榜自己是启蒙思想家们的朋友,实行的是"开明专制"。因此,她虽比腓特烈的资格稍逊一筹,但凭借其蒸蒸日上的帝国及其庞大令人生畏的军事机器,成为继彼得大帝之后又一位令欧洲刮目相看的沙皇。由于她的军事业绩恰好时跨两个时代,因此,她可谓这一时代—王朝战争时代,在军事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最后一位专制君主了。
1.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军队
叶卡特琳娜二世上台之后,扭转前几代沙皇军事废弛的局面,使俄国军队又经历了一个大发展阶段。在俄国参与的七年战争中,刚当政的女沙皇敏锐地从中吸取许多经验与教训。她发现了普鲁士军队的效率,英国、法国等西欧强大军事工业的能量与作用。她不懂军事,但有战略头脑,始终把军队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并且从根本上扶持军队,使俄国成为一个军事帝国。她使彼得大帝的"梦想"现实地闪现在世人面前,使得列强不得不把俄国作为扰动世界既定格局的威胁。在她统治末期,俄国的军费几乎占了政府财政预算的一半。
18世纪后期,俄国正规军仍实行单一的征兵制。但进行了役龄的改革:军官实行志愿服役制,士兵由终身服役改为25年。减少了民众对服役的不满。在女皇统治末期,俄军总兵力达50万人,居欧洲第一。
兵种有所增加,也更复杂了。步兵分为火炮兵,掷弹兵和猎步兵(简称猎兵)。骑兵有胸甲骑兵,乘马掷弹兵,轻骑兵,枪骑兵和猎骑兵;龙骑兵被淘汰。其中猎兵为一种轻步兵,是新兵种。主要是因为他们使用一种新式"猎兵枪"(第一代线膛枪,或称为"前装短步枪",射程和命中率都超过滑膛枪。但装弹程序复杂,2分钟射击一次,要比滑膛枪慢)。猎兵作战时也用新战术:不是列线式横队齐射,而是成散兵线,各自为战,瞄准射击。由于枪支不足,猎兵人数不多,1777年才开始有营的建制;1785年始有团的建制。最初,因其少,而且射速慢,主要用于射击敌军指挥官,而没有作为主力作战部队。
炮兵也有发展。在"七年战争"期间,俄国试制成功了一种"臼炮",称"独角兽"。其特点是能够发射多种炮弹,包括榴弹、霰弹、球形弹和燃烧弹等;重量轻,便于机动,但射程较近。1794年建立骑炮兵(乘马炮兵)。
军队编制方面,同法国类似。"团"仍为最大战术单位,"师"为合成兵种单位,也有单一兵种的"师",如步兵师和骑兵师等。1763年开始炮兵独立编制,设炮兵团。因俄国战线长,故从18世纪70年代起,在不同的战略方向上组成"集团军"(或"军团"),但不是一级固定的编制。
战术方面。大体上从线式战术向纵队战术和散兵线战术过渡。
海军建设。彼得大帝之后一个时期,俄国的海军受到削弱。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重新重视海军。波罗的海舰队新造战列舰90艘,三桅巡航舰40艘。还建造了黑海舰队:战列舰10余艘,三桅巡航舰50艘。恢复了彼得大帝时期的"海军陆战队",并继续吸收大批外籍海军专家来俄供职。
最高军事统帅机构,原为"最高宫廷会议",后改组为"军事会议"。陆海军事务仍由"陆军院"和"海军院"分别管理。1762—1763年间正式建立"总参谋部",由陆军院副院长兼"总参谋长"。其主要职责是准备未来战争各个战场的有关资料,培训军需官员,管理地图绘制工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