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64节

热门小说推荐

说到底,真正愿意和吴三桂造反的,也就只有吴三桂的手下。他们跟着大帅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吴三桂的地位高,他们的地位自然也不会低。相反的,如果吴三桂被削藩,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裁员,失去官职、军饷以及作为吴三桂部下的种种特权。即使保留了编制,也难免被朝廷新派来的官员打压、欺负。吴三桂起兵造反,占领湖南等地,倘若清廷能够承认吴三桂的势力范围以换取和平,这些将官士兵的权力、财富不但得到了巩固,反而大大增加了。假如吴三桂执意北上,如果成功,那固然可以位列三公,封王拜侯,但这也意味着他们要抛弃自己的大后方,舍弃留在南部的既得利益,在广大地区和清军长期苦战。运气差一点,可能到最后战死疆场,大帅登基后,能给自己的子孙一个爵位,一块封地。要是老天爷再不眷顾自己,估计就是什么也没捞着,南方的基业也没了,老婆孩子全家上刑场,,做清军的刀下鬼罢了。吴三桂能让大伙追随自己,当然是要顾及他们的利益的。

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吴三桂在三藩之乱中并没有什么愚蠢的决定。止步长江看似愚蠢,让人怒其不争,其实在背后也是充满了无奈。三藩之乱虽然有一定的民族战争色彩,但是从根本上看,还是地方军阀与中央政府的战争,是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力度不断加强的、引发地方汉人势力反弹的必然结果。在那个年代,民族主义并不是意识形态的主流,用民族主义来解释这段历史、衡量人物的行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吴三桂在花甲之年又掀起一场惊涛骇浪,其手段、魄力可谓一绝。笔者妄言,吴三桂想造反,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是一个想要把握住自己命运的人。他愿意为人所驱使,愿意为清朝统一中国鞍前马后,却绝不愿意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中。他平西王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从山海关到昆明湖一路浴血奋战而来。当清廷要夺去他一生奋斗得来的一切时,他还是像过去一样不屈服,用军事上的胜利表明了自己的实力和态度。但是他低估了康熙的政治才能和清廷掌控的战争潜力,高估了抗清力量的团结性和斗争性。也许他并没有错误估计什么,只是在选择奋力一搏后做了所有该做的事。历史的进程难以阻挡,吴三桂再怎么骁勇善战,长袖善舞,终究敌不过统一与和平的历史大势,一代枭雄只能就这样离开了历史舞台。

日期:2021-05-12 22:22:33

吴三桂与网络民族主义

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在谈论任何历史事件时,都离不开民族主义叙事。诚然,这在讨论近代史、现代史的时候,民族主义、国家至上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成功,深入到了大多数人的心里。但是必须提到的是,民族主义并不是自古以来恒常不变的,它是近代以来人类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如果我们忽略了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观念,用民族主义来解释古代的各种矛盾冲突 ,是非常荒谬的。近年来,网络民族主义兴起,提出所谓“元清、满蒙非中国论”,把中国历史上的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就连五胡乱华、安史之乱这样的动乱,仅仅因为主要参与者有胡人,就都解释成民族冲突。如此荒唐的思维,能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也难免有人会觉得 ,吴三桂过江会一呼百应了。

民族主义产生,要想真正弄清其来龙去脉,即使写三天三夜也不能尽其分毫。何况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言。只能以自己的理解去阐述一二,错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民族主义被一些观点认为起源于欧洲,部分人认为源于法国。欧洲地形破碎,又有其他地方的蛮族入侵,使得定居在欧洲各地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是民族产生的基础,是划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来源。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各地的生产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没有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生产力水平远高于平均值,足以让自身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把周边的民族视为野蛮人。也就是说,中国特有的华夷之辨很难在欧洲出现了。例如,法国的高卢人、德国的日耳曼人曾经被罗马人视为蛮族,但是随着法国、德国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进步,那里已经不能再说是一个蛮荒之地了。(这里的法国、德国指的是历史上对应于今天两国疆域的地区,为行文简便如此称呼,望读者海涵)。

在中古时期的欧洲,是典型的贵族政治,土地、人民是贵族的私人财产,为贵族所占有。这些土地、人民的继承与归属在法理上取决于贵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而不是文化、风俗的认同。只要你和某个贵族大人的血缘关系符合当时的礼法要求,那你就有权利继承这位大人的领地与财产。哪怕你从来没有到过那里,甚至和你的亲戚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一样可以对继承权提出要求。但这样的贵族政治一直受到挑战,最严重的一次挑战,是举世闻名的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的起因,就是法国王位的争夺。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死后,没有留下后代。空出的王位由查理四世的堂兄安茹伯爵腓力继承,是为瓦卢瓦王朝太祖腓力六世。与此同时,查理四世的外甥、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也提出了法国王位的继承要求。在双方矛盾无法调和、各自有着许多支持者的情况下,英法两国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战争。

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收复了被英国占领的领土(除加来)。就连长期在英国统治下的阿基坦也落入了法国手中,英国的盟友勃艮第、波尔多也站在了法王这一边。在长达百年的战乱中,无论是贵族国王还是平民百姓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圣女贞德的出现、英军在法国领土上的暴行、军事制度的改革,让法国人意识到了贵族联姻为纽带的贵族政治具有的深层弊端,没有人希望再因为王位继承权而导致生灵涂炭,因此开启了一系列主要用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变革,也是法国民族主义开始。在几百年后的法国大革命,革命者们把贵族、教士、国王送上断头台,发表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宣言,极大地提高了法国人民的民族认同。凭借民族主义的精神力量,拿破仑率领法军横扫欧陆,把民族主义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即使后来法国多次战败甚至被攻入巴黎,依旧是欧洲大陆不容忽视的大国、强国。这里当然有客观原因,但是法国的民族主义深入人心,在战争时可以更加充分地动员兵力,使周围列强不可征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