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9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1-12 00:54:31

发生在秦赵之间的 “阏与之战”(前270年),知名度远比不上后来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不过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却非常重大,因为他就此改变了秦国东进的整体战略,至于秦国是怎么调整他的战略的,我们在战后就会知晓了。虽然阏与之战与长平之战的名气不能相比,但战役的主战场,却都是发生在上党这块高地上。只不过前者以赵国的胜利而告终;后者以秦国的惨胜而结束。

正如我们昨天所分析的那样,由于赵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且已经将防线恢复至地理分割线上,秦国再想从西、南两面攻破赵国的防线已经很困难了。而如果秦国想打破这种地缘平衡的话,就必须另辟蹊径,重新再选择一个攻击面,以让赵国的防线承受更大的压力。不过从赵国的情况看,由于灭掉了中山国,赵国在山西高原上的国土,与在华北平原的控制区,已经全面对接,其轮廓已渐趋丰满。从表面看,秦国已经很难对赵国的某一块国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特别是赵国视为根本的太原盆地,赵国自立国之初,就已经通过控制上党高地西北部的山地,让其与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领土相接。要想将之孤立出来,似乎并不太容易。

好在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即使没有我们现在这样技术支持,心里也十分清楚,无论是魏国、韩国,还是赵国,他们在山西高原上的国土,与在华北平原的扩展区之间的联系,其实是十分脆弱的。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那条南北纵横,切割了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太行山脉的存在。而无论是秦赵两国,还是现在的我们,要想穿越这条“天下之脊”,都必须仰仗那几条被概括成“太行八陉”的孔道。换句话说,如果秦国能够想办法切断太原盆地,与河北平原之间的交通线,那么他们就可以对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同时对以晋阳为核心的,赵国所控制的太原盆地形成包夹之势。而如果赵国在这种防御压力陡增,必须分兵防守的情况下,让秦国又一次从陕北高原渡河攻入吕梁山区腹地,控制了蔺、离石等邑。那么秦国很快就可以从不守承诺的的赵人那里,拿回他们本不该那么容易失去的战利品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