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8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1-11 01:38:38

其实就春秋、战国时代而言,两国易地是常有的事,包括先用军力空袭到对方腹地,占领对方重要城邑甚至都城,然后再让对方拿地来换的情况也很多。只不过这些易地方案,基本都是为了获得能够与自己本土相连,易于控制的,或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土地。象秦国这种放弃能够与自己本土相连的土地,而去交换隔了其他国家(韩国)的土地,的确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不过看看秦国在中原东部所苦心经营的那块飞地(陶邑),我们就能清楚秦国的用意了。对于强大的对手纷纷衰弱(魏、齐、楚),自己的地缘实力却与日俱争的秦人来说,他们太相信自己已经拥有两线作战的能力了。被晋人隔绝在关中盆地长达数百年的经历,也让秦人对华北平原的渴望,要比其他任何一个诸侯国都要强烈。也因为这样,秦人决心继续他们“越地而攻”的,中心开花战术。

后来的事实证明,秦国这种跑步奔向共产主义的战略是错误的。而书写史书的人,往往将之归结于陶邑领主,那位在秦国权倾一时的“魏冉”。认为他当初带领秦军参与合纵攻齐,甚至后来为了扩张陶邑的控制区,不断的在东方征战(特别针对齐国),是出于私心,为的是陶邑的财富。关于这点,我只能说是角度问题。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史观,任何一件成功或者失败的事件,都应该由某个具体参与者接受掌声或者承担责任。魏冉并不是第一个这样被定性的人物。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依然可以继续让杨家兄妹来承担引发安史之乱的罪责;或者继续感叹,要是秦桧的母亲当年的人生出现一点误差的话,那么南宋可以直捣黄龙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