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6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11-28 23:58:22

在古典时期,每一次地缘结构的调整,基本都是通过战争的形式来完成的。这也可以看作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人类中的体现。只不过相比于动物,人类更善长于运用智慧和工具罢了。也正因为地缘结构的调整,多是通过军事行动体现出来的,所以军事家们的作用,往往更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这个角度看,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也的确诞生了几位著名的军事家,他们所指挥的几次重大战役,直接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央之国的任务。在这些将领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身处战国末期的白起、王翦以外,还有一位将领,对秦国的崛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位将领叫作“司马错”。

如果说白起、王翦战术能力出众,那么司马错却更应该被看作一位“战略家”。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犹豫要不要伐蜀时,力排众异劝说秦王伐蜀。而与之持相反意见的,就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位纵横家之一“张仪”(还有一位是苏秦)。张仪的意见是秦国还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传统的线路上,即挟收复河西之势,穿越崤函通道攻击韩国,以达到入主中原的目的。

张仪的战略,看似是比较安全的,毕竟这条线路,是居于渭河平原的政治力量,走出黄土高原的基本通道,当年的黄帝和周人都是这样走出去的。问题是这样做的风险,秦人其实也是很清楚的。战略上的风险是,秦国还没有能够把三晋,从山西高原南部赶出去,秦国如果希望置韩国于死敌的话,就有可能重新上演当年“崤之战”的那一幕;另一个对秦人不利的,则是政治上的风险。虽然三晋的内部已经产生分歧,但在面对秦国的进攻时,三晋又很有可能会重新联合在一起,并且秦国试图入主中原的想法,也会引起其他山东(崤山以东)诸侯的不安,毕竟这块蛋糕原本没有秦国的份。面对这个外来户的强势进攻,他们很可能也会和三晋站在一起(后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面这两个因素,秦国即使能够在战役中取得战术胜利,也很难将之转化为战略成果,即在中原大规模的开疆扩土。与直接东进中原的方案相比,司马错所提出的,先向南夺取巴、蜀之地(包括汉中),然后凭借汉江、长江的上游优势顺江而下,攻击六国中最为强大的楚国,就可以巧妙的规避掉这两个风险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