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5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11-27 23:41:58

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西周王室连同他的大多数嫡系诸侯们(如虢、郑),都不得不退出渭河平原,向东迁徙,这也就是著名的“平王东迁”,而东迁之后也就进入了我们熟知的东周时代,或者说是“春秋、战国”时代。不过,在这些东迁的族群中也有例外的,留下来收拾残局的秦人自不必说了,即使是郑、虢这两个最为亲近的诸侯国,也有一部分族人没有东迁。其中虢国(也就是“西虢)有一部分人故土难离,留在了原地(陕西岐山、扶风一代),史称“小虢”,后来的命运也和那些关中的戎狄一样,被秦国所吞并。

而郑国除了公室带着大部分族人迁至“新郑”以外,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穿越秦岭,到达了汉中盆地。这部分南迁的郑人所定居的区域,就在现在的汉中市一带,史称“南郑”。郑人的这次尝试,无疑为华夏族的地缘扩张开拓了一条新的路线。也许在这些郑人看来,能够生出祸国红颜的地方,想来也不是个太难生存的地方。汉中盆地封闭的地理环境,让这部分南迁的郑人得以在远离政治旋涡的环境下,平安的渡过整个春秋时期。不过既然郑人能够突破秦岭天险,那么在秦岭以北已经取得绝对优势的秦人,也自然有机会向南突破了。

秦人渗透入汉中盆地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51年,那时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刚刚在第二次晋阳之战中,联手灭掉了智氏(公元前453年),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我个人认为,这一年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春秋、战国分割线)。按照常理来说,面对一个分裂的大国,秦国应该有机会东进,从晋国的分裂中得到些好处的。不过晋国的这次分裂,其实并没有削弱它的整体实力。这主要是因为,晋国长期以来就已经是处在内部分裂状态了,或者说几大家族早就各自自成体系在支撑晋国这个空壳了。现在赵、魏、韩三家在内部博弈中胜出,并相互达成妥协,反而有助于“晋”的整体实力更上一层楼。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各自发展的“三晋”,在战国时代的整体实力,也超出了春秋“晋”国。而在共同的老冤家“秦国”面前,最起码在战国第一阶段,三晋之间还是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