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0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现在,摆在燕国核心区北面的就是三个盆地区了,之所以用“盆地区”而不是“盆地”来概括这三个地理单元,是因为在这几块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丘陵并不是很规划的散布在外围,其中有可能会切割出一些更为细小的盆地。率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怀密盆地区”。对于这个盆地区,我们在分析平冈道时已经大致说过了。作为一条延伸入燕山山脉的平原带,它中部有一些东西向的丘陵将之切割为两部分。北部可以算是一个标准的盆地区了,这个小盆地的地理学名称叫作“燕落盆地”,其核心部分是由潮、白两河冲积出来的平原。不过现在为了首都人民有足够的淡水可用,燕落盆地已经变成了“密云水库”。而“怀密盆地区”的南部,是一个半开放的地理结构,即它针对华北平原的一面,再没有丘陵作切割了。目前整个盆地区,由附属北京的密云县、怀柔区所辖。而当年燕国为了控制这片缓冲地,则设置了“渔阳郡”,郡治“渔阳”就在燕落盆地之南,现在的密云县城与怀柔之间。如果从交通的角度看,渔阳郡的设置,就是为了控制平冈道的南出口——古北口。

其实如果放在中央之国的腹地,燕山南麓的这些小地理单元,应该不需要作这么细的解读了。但由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中,这里一直都是华夏族在华北平原北部的最后一道防线,并且北京地区也长期作为帝国的首都。因此无论是在真实的历史,还是资料当中,都会经常涉及到一些燕山南麓的地缘名词。而这些名词有时候是以行政单位的面目出现的,如“渔阳郡”;有时又是以道路的形式记载的,如“平冈道”;而“古北口”这样的山口、关隘名,也是常见的标注形式。在详细解读后,我们会发现,这些从不同角度解读的地缘标签,其实都指向同一个地理单元。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信对大家读史会有很大的帮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