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8-22 20:24:10
书接上文:
最早看葛巾和真真的故事时,还有些同情这两个男子,一大堆评论家对他们是口诛笔伐,说什么怀疑是婚姻的坟墓,夫妻之间是以情相待。——世人皆有着七情六欲,面对非我族类,难免都会产生畏惧之心。面对朝夕相对的人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难免产生好奇之心。
然而最终让我所不能容忍的,不是常生和赵彦的怀疑之心,而是他们这份怀疑产生的时机:赵彦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白真真不是常人,既然是得应百日呼唤,得饮百家彩灰酒才下得软幛,那么凭什么根据友人的一句挑拨之语就起了杀心歹意呢?既然从一开始你就起了非我族类者诛之心,那么又何必费尽心思唤她而来?
而常生,从一开始,明明就怀疑葛巾不是凡人,每每对葛巾说她是仙子,就算是枕边玩笑情话也罢,又怎能因为一时怀疑她是花妖就产生害怕之心?又或者在他心中,仙子与自己喜结良缘是几百年修来的福气,而花妖则是危害性命的生物。不说他是叶公好龙,更恐怕是什么地位变化的局限心理而已。当初明明爱的是牡丹,那么得牡丹真身相报,常伴身边,花仙、花妖又有什么区别?
或许有人说,常生不过是谨慎细微地向葛巾透露了一下曹州夫人的来历,葛巾何须动怒,带着儿子和妹妹消失不见?如果向常生解释清楚,那么不是可以和以前一样过日子?
这便错解了葛巾的心思,既然常生已经开始对自己猜疑,那么难保以后不会对当初两人的感情产生怀疑、嫌弃?为了保证这份曾经纯洁的爱情不受玷污,在它有任何发生质变的可能前,葛巾毅然选择抽身而去,决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身为丈夫的常生对自己纯真的爱情有丝毫不信任和轻贱。
葛巾的真身是为牡丹,曾听闻牡丹花谢的场景:“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如果爱情受到丝毫猜忌,那么还不如抽身是早。与其到时受人嫌弃生厌,倒不如在感情还留有一丝余地的时候全身而退,至少还能让他一生挂念,不必彼此相对成怨偶。
带着妹妹离开,将儿子掷于地,如此惊心动魄,只怕是身为牡丹的葛巾才能做出。这样的女子,太过决绝,怨不得世人赞她、爱她、敬她,一直流传着牡丹卓尔不群之姿,傲然独立之态的故事。
================
《葛巾》系列结束,下一个故事《黄英》^_^
明天停更一天,谢谢大家支持O(∩_∩)O~
日期:2010-08-24 23:06:56
《黄英》:南山有女,陶然自得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枝菊花从此有了桃花源那般隐逸之风骨;手持书卷,林妹妹吟出“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高雅;“满地黄花堆积”,易安为我们留下的是人不黄花瘦的凄冷。菊花,在古代文人的心中,便是这样一种隐士之花吧。
顺天人马子才,祖祖辈辈热爱菊花,到了他身上,更加厉害,常常是听说哪里有好的菊花品种便一定要把它买回来,即使是远隔千里也不怕。
一天,有个金陵的客人住在他家,自我介绍说是表亲家有一两种菊花,是北方所没有的。马子才欢喜动心,当即收拾行装,跟着客人到了金陵。这个客人也是千方百计帮他营求,这才弄到了两株菊种,马子才自然是欢天喜地把它们当宝贝一样包藏起来。
然而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骑着驴子跟随在一辆油壁车后,风度潇洒飘逸。渐渐走近,马子才和他搭话,年轻人自称姓陶,言谈甚为文雅。
接着年轻人问马子才从哪里来,马子才如实告诉了他。年轻人便若有所思道:“品种没有不好的,关键在于他的培育。”因此和马子才谈论起种菊的技法。
马子才十分高兴,心想得遇知音,便询问起年轻人的去向,得到回答说:“姐姐厌烦金陵,想到河朔去选择住地。”
马子才欣喜异常,拉着年轻人挽留他:“我虽然贫穷,但有几间茅屋还是可以安放家具。倘若不嫌弃荒凉简陋,就不用到别处去了。”年轻人走到车前征求姐姐的意见,车里的人推开帘子答话,原来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绝代佳人。女子对弟弟说:“房子不怕简陋,只要院落宽敞就可以了。”马子才赶紧应承下来,三人便一同回了家。
马子才房子的南面有块荒芜的花圃,仅有三四间小房子,年轻人便很高兴地住在那里。每天到北院来帮马子才料理菊花,菊花枯萎了,拔出根来重新栽培,没有不活的。然而家中清贫,便每天和马子才一起吃喝。
马子才这才发现陶家似乎从不生火。马子才的妻子吕氏也很喜欢陶家姐姐,常常送给她几升几斗米。陶家姐姐小名黄英,善交谈,常常到吕氏这儿,和吕氏一起绩麻。
一天,陶生突然跟马子才商量:“你家本来就不富裕,再添上我每天吃你的。怎么可以长期这样?为现在考虑,靠贩卖菊花足可以维持生计。”
然而马子才向来清高耿介,听陶生这样一说,当即表示鄙视:“我还以为你是个风流高雅之人,一定能安于贫苦;如今说出这番话,是把东篱当做市场,侮辱了菊花。”
陶生摇了摇头,笑道:“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不是贪婪,卖花为业也不算庸俗。人 固然不能苟且谋求富贵,但是也不必一定谋求贫困。”
马子才不说话,陶生便起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