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5-13 10:26:10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四名:沈林子
统率:90
武力:89
智力:82
政治:66
魅力:71
合计总分:398
得意战例:查浦之战、潼关鏖战
简评:沈林子无疑是一员难得的良将,但在史书留下的记载中,他留给人最深的印象,还不是他的英勇善战,屡立奇功,而是他站队的精准度,几乎永远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而且清廉至孝,也是道德完人。一辈子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优点,找不到缺点,堪称完美人生!不过,由于《宋书》的作者沈约,正是他的亲孙子,如此“高大全”的形象,难逃有部份美化的嫌疑。从在刘裕晚年,将他外放荆州辅佐刘义隆,而不是留在朝中担任辅政大臣这一点来看,他得到的信任固然超过胡籓,但可能不及檀道济(当然,真要让沈林子辅政也不可能,他比刘裕早死了几天,但刘裕临终前还来不及知道)。
由于战功卓著,在不少重大决策关头判断准确,在下给沈林子的统率、武力、智力三项能力得分均较优秀。以其仕宦经历推测,政治得分略低,魅力缺少有说服力的证例,但考虑其为人不错,取中等偏上。最后,沈林子得到的总评居本榜第四位。
日期:2011-05-14 19:50:57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三名:檀道济
统率:89
武力:90
智力:85
政治:55
魅力:80
合计总分:399
得意战例:二次北伐破洛阳、潼关,历城之战中的唱筹量沙
简评:在刘裕的所有部将中,知名度最大的,毫无疑问,当属檀道济。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活得比较久,是八大将中唯一一个在刘裕死后继续掌兵的人,从南朝军事上的群鹤时代进入群鸡时代,他自然就显得鹤立鸡群而出类拨萃了。另一方面,大概因为他的冤死,檀道济那句“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的不平而鸣,还有北魏人“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的幸灾乐祸,更留给了后人功臣不得好死的广阔感慨空间。
檀道济用兵,比较重视情报和谋略,中国古代知名度仅次于《孙子兵法》的著名兵书《三十六计》,其原作者很可能就是檀道济,如果这一点属实,那他就是两晋南北朝时间首屈一指的军事理论家。由于这些原因,在下给了他比较高的智力值。身为让北朝心怀忌惮的名将,统率与武力值不错,克洛阳后,吊民伐罪,有“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的记载,故魅力得分也不低,但他的政治投机比较失败,故政治得分较低,最后列本榜第三名。
日期:2011-05-15 10:57:22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二名:王镇恶
统率:95
武力:58
智力:96
政治:68
魅力:84
合计总分:401
得意战例:奇袭江陵、奇袭长安
简介:檀道济虽称善谋,但刘裕麾下最长于出奇制胜的大将,当首推王镇恶。与他那位文武全才、声名显赫的祖父王猛相比,王镇恶更善于打低成本战争。他最拿手的战术,是统率一支精锐小部队孤军深入,避开敌人的重重设防,长途奔袭其要害之处,以很小的代价一仗决定胜局。这样一来,往往使得敌人虽然还有坚甲重兵,也不再有施展的机会。这种战术,用《三国演义》的话说,可以叫“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用今天老美的话说,可以叫“定点清除”或者“斩首行动”。
我们知道,即使是放在今天,在武器、信息等技术方面相较对手拥有压倒性优势的美军,玩斩首行动也是失败的次数大大多过成功,并不存在技术和速度优势(为求突然性,在古代长途奔袭作战一般只能使用骑兵,而王镇恶两次奔袭都是乘船逆流而上,慢的程度可想而知),进行此类风险作战竟能连连成功,如无过人的才干与胆识,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与刘裕麾下多数执行型将领不同,王镇恶既是这些奇谋的实施人,也是制定人,他甚至常常能想到刘裕还未想到的地方,估计其将才应该还在檀道济、沈林子、胡籓之上。
综合上述,在下给了他八大将中最高的统率和智力得分,因他“骑乘非所长,关弓亦甚弱”,所以武力评分为八人中的最低,政治得分取中庸。最难评的,是王镇恶的魅力得分。一方面,他在弘农募粮事件表现出的极高号召力,让他的差不多所有同事望尘莫及,克长安时,王镇恶“号令严肃,百姓安堵”大得百姓拥护,但另一方面,他又贪污腐化,且恃才傲物,和大多数同僚关系不睦。反复考虑后,还是给了他较高的得分,但在下必须说:世界是复杂的,光荣的评分体系其实仍过份简单,远不足以反映复杂的人性。汇总之后,王镇恶的最后得分非常优秀,居本榜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