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5-08 08:30:39
六 大变生于一刻
机会终于来了。
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帝病情忽然更转沉重,他的呼吸已细不可闻,正在明帝身边的曹宇慌了,他急忙下殿去召唤曹肇等人议事,这个空子立刻被孙资刘放抓到手中。
曹宇也真是不行,一个未来的大将军遇到这种意料之中的事还如此惶然失常,他怎么能够担负起如此重任?曹肇等人本来一个黄门就可以火速召来,他何必要亲自跑去?明帝现在这种状况,他只要离明帝稍远一点,又有什么事不可就地决议?孙资刘放不能再次进言,正是因为有他在场,现在曹肇等不在,他又走了,孙资刘放还不是为所欲为?
这一次刘放的确超出孙资的地方显示出来了,刘放第一个发现了这个机会,他料定曹宇一时不得回来,便立刻跑去通知了孙资,拉他赶快行动。
孙资这时候却有点害怕,他担心不能立刻说动明帝,一旦曹宇等人回来碰到,发现他们的企图,他们将立刻完蛋。因此孙资犹豫了一下道:“不可妄动。”
明帝已经垂危,此时不动还有机会吗?刘放急了,大声道:“一起入鼎受刑而已,有何不可呢?”他拉着孙资便走。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拼上去还有一线希望,否则就只有任人宰割,孙资恍悟,顿时也勇气百倍,豁了出去。此时此刻十万火急,不亚于疆场征战,孙资刘放二人一路飞跑,很快就赶到明帝身边。
此时明帝刚好危急过去,稳定了不少,明帝身边恰好又只有曹爽一人,孙资刘放大喜过望。
日期:2011-05-08 11:42:08
孙资刘放顾不得喘息,更顾不得跟曹爽说话,他们立刻翻身在地,膝行直趋明帝床前。
孙资刘放从入宫一直到扑倒在明帝床前,曹爽一直没有阻拦,不知道他是没有这种意识,还是预先与孙资刘放有了某种默契。
孙资刘放扑倒在明帝床前,双目含泪,气喘如牛,他们开口道:“陛下呼吸困难,一旦真有不测,将把天下托付给何人呢?”
明帝很诧异,他疲倦无力地问道:“你们难道忘了朕已任命了燕王?”
刘放抬头答道:“陛下忘了先帝的诏敕,藩王不得立为辅政吗?况且陛下正在病中,曹肇、秦朗等便与侍疾的才人嬉戏玩闹,而燕王则拥兵南面,不准臣等进入,这就是当世的竖刁、赵高啊!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统政,外有强bao之寇,内有劳怨之民,陛下不远虑存亡,却仅顾念亲近恩旧,将祖宗之业,付与二三凡士,以致寝疾数日,内外阻隔,社稷危殆,此正是臣等所以不解,所以痛心啊!”
居然有这种事!明帝当即大怒,他挣扎欲起,颤声问道:“如此,谁可担任此职?”
孙资刘放立刻转身看向曹爽,刘放大声道:“武卫将军曹爽一向忠厚持重,足任烦巨!”
明帝挣扎几下没有挣起,颓然倒下,喘息一阵,看着曹爽微微问道:“你能担此重任吗?”
曹爽脸上早已大汗如流,他慌忙低头避开明帝的眼睛,竟没敢回答。
日期:2011-05-08 14:22:51
如此重大的关节,曹爽怎能不恐惧万分?然而刘放说那些话时,他不但没有为曹宇等人辩护,甚至不曾阻拦,又何知他不是有所期待,又何知曹宇离开的消息不是他提供的?
曹爽不敢回答,明帝就不能下定决心,颇有决断的刘放趁明帝闭目养息之际抽身而起,疾步靠近曹爽,踩着曹爽的脚在他耳边轻轻说道:“我等愿以死来事奉社稷!”
此事奉社稷,隐指尽心辅佐曹爽,刘放这是在表忠心,安定曹爽之志,但此时此刻,关系生死存亡,也未必不可视为刘放的一种威胁,一种逼迫,曹爽在这句话的催动之下,头忽然高高昂起,双目猛睁。
明帝此时恰好再次看来,于是一切终成定局。
孙资刘放趁机再次举荐司马懿同为辅政,明帝听从了,孙资刘放唯恐再有变化,即请明帝速下手诏,但是明帝此时非常疲惫,已经无力书写。刘放当机立断,口称:“社稷为重,不得稍有轻忽!”竟翻身上床,握住明帝的手,要帮他草诏。
明帝因刘放的话也知道事关重大,没有拒绝,他勉力写完诏书,将其封好,然后呼唤他最信任的侍卫道:“辟邪过来!你速将诏书快马传给太尉!”辟邪得令,飞身而去,这里明帝又一次倒下昏睡过去。
而孙资刘放曹爽三人则都是大汗淋漓。
这一切曹宇等人一无察觉。
曹肇等人还在商议后事大事,曹肇的弟弟曹纂也飞马赶来,他一见到曹肇等人立刻喝道:“陛下不安,你们何能在此,应立刻回去!”曹纂以前就曾多次指责过曹宇的过错,他显然比那些人更有见识,他的话立刻使曹肇等警醒,他们慌忙起身又赶往明帝寝宫。
然而已经晚了。
日期:2011-05-08 16:36:07
此时已到傍晚,曹宇曹肇等赶过来时,孙资刘放早在宫门处相候,他们见到曹宇等立刻捧诏宣布:“有诏敕免除燕王曹宇等官职,一律不得停留于宫禁之内!”
这道诏书如晴空霹雳一般,立刻震得曹宇等面无人色。
一夜难安,曹宇等第二天再去宫门处求见,但仍旧没得到允许,大家只有在宫门外团团乱转,一再请求。
最后夏侯献作为代表被明帝特准召见了一次,然而明帝见到夏侯献只有一句话可讲,他说:“朕已重新任命了人选,你可以出去了。”明帝因为刘放的那些话现在已经对夏侯献等非常厌恶。
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等到此时已知无法挽回,各自一路痛哭着返回了本第。
这些人不但只会效女儿之态,大声痛哭,还胆怯得要死,他们此后都纷纷跑到廷尉处,自请其处理事务不当之罪,请求处罚,但明帝只照前命,免了他们的职,让他们统统赋闲了。
这些人难道真能够做成什么大事?
曹宇于次年夏返回邺城封地,具体死亡年代无记载,他此后多年倒仍是得到相当的尊重,他的儿子曹奂即是后来的魏元帝。
曹肇后来以侯王的身份返回故里,死于正始年间(240—249),死后被追赠为卫将军。
曹纂死年不可考,死后追赠为前将军。
秦朗后事亦不可知,但他肯定不是如《三国演义》所说死于与诸葛亮的对战中,以秦朗的身份和圆滑,想必足以以一个富家翁悠游此生。
夏侯献既生不知所出,又死不得所终,他是最不可捉摸的。
这就是魏国历史昙花一现的几个风云人物的结果,这个关键的机会他们没有抓住,后来的事其实已经是多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