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金文中出现的邑姜多在进行封赏和慰问,这是收买人心巩固自身的重要方式。成王时的青铜器叔卣铭文为:“唯王■于宗周。王姜史叔使于太保,赏叔鬰鬯、白金、芻牛。叔对太保休,用作宝尊彝。”意思是说周(成)王在宗周行祭。王姜的史官“叔”被派出使太保,太保赏给叔浸过香草的酒、白色的青铜、经过豢养的祭礼用牛牲。叔为答谢太保的美意,做了这件宝贵的彝器。这里的太保就是召公奭,而这位王叔,可能是武王的某个庶出子,但更有可能的是当时担任太史一职的文王庶子毕公高。这件事反映出的是:邑姜与摄政重臣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见她很懂得通过维护人际关系对各方力量进行协调和制约。

成王时的太师兼摄政王周公代理国政期间可谓殚精竭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大概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尽管让周人的统治日益稳固,为八百年的大周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的权利显然过大,曾引起诸多的不满、疑心和防范。“三监之乱”就是一例旁证。

武王立周后,将殷商故地分为三部,让自己三个兄弟——老三管叔鲜、老五蔡叔度和老六霍叔处各据一部进行监视,故称 “三监”。谁知武王去世后,三位王叔不满意老四独霸朝政,竟然猫鼠协作,和被监视的帝辛之子武庚一道,纠集一批不甘心的殷商旧部以声讨周公旦为名发动了武装叛乱,还流言于国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能够渡过这一难关,与背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能够对其进行支持的人,除了太保召公奭,还有一个最有分量的人,就是太后邑姜。身为幼小的周王之母,听到那样的流言心里怎可能无动于衷?周公身处困境中,正是拔除“隐患”的最佳时期——如果她想这么做的话。但是最终从史书看到,周公奉成王之命,顺利东征平乱。而后继续保持了应有的地位,继续为新生的周王朝呕心沥血。从事外看,在那种情形下,成王还能够放心地将兵权交给这位叔父,与太后邑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她能有这样的大局观和魄力,算是天意兴周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