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到了殷商后期,上古那种“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的唐尧之风终于开始式微,带有原始氏族联盟特征的,松散殷商“联邦”逐渐动荡,以往那种王权与族权“共和”的关系在逐渐被打破。臣服于商的方国平时按兵不动,是因为中央政府的岿然不动;一旦王权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中国历史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像西方文明起源的模式,形成兄弟式的城邦结构。它若要安宁,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父权核心。对于商王来说,惟有不断加强王权,才可走出危机。维权是殷商后期几位王都奋争过的事,但在当时谈何容易。王权一方面受到至高无上的神权压制,一方面被各宗亲氏族、姻亲氏族,还有强大的各邦国氏族所制衡。

《尚书•牧誓》中武王历数帝辛之罪的“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指责他排挤宗亲旧臣,信任重用地位卑微,甚至四方逃亡的罪人。这一罪名究竟是恰如其分还是夸大事实不得而知,反正也没有找到什么记录,倒是我们熟知的殷纣重臣为费仲和蜚廉、恶来父子,他们所出之族都是比较显赫嬴姓部族,根本和卑微不沾边。费仲是颛顼裔孙、秦人祖先大费(伯益)之后,大费次子若木,因不得袭爵位而沦为平民,遂以父名为氏;蜚廉、恶来的族源与费仲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蜚廉是日后赵人和秦人最后一位共同的祖先。商王受的肱股仍然是殷商的近亲嬴姓部族,似乎没四方逃亡的罪人什么事。费仲管理国家财政,蜚廉、恶来负责卫戍征战。随着主君名声的败落,他们也落得青史恶名,《史记》中诟病:“费中善谀好利”——可见费仲在殷商宗族和服国间征收税赋、充盈国库的财政管理上做得很尽心,导致诸侯族领们的不满;“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可见恶来对反对派谋逆的意图十分敏感,又能及时将其剿灭。最后,这个“善毁谗”的军人在牧野大战中壮烈殉国,而他的父亲蜚廉,当时正率军南征东夷,待他回师之时已时过境迁,所效忠的主人和国家都灰飞烟灭,于是他整顿残部,在东南沿海一带“负隅顽抗”,最终寡不敌众,被周人“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