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3-06 17:39:58

开始更新:

汉朝以孝治天下。史书说桓帝死时,有些虚伪的奸佞小人,他们既不是汉室宗亲,也未担任任何官职,没有享受朝廷俸禄,更没有受过桓帝的任何恩惠。然而他们在桓帝死时却装出异常悲痛的样子,如自家死了父母一般,桓帝死后葬在宣陵,他们便在宣陵旁守孝,被称作“宣陵孝子”。灵帝把他们一律任命为二百石的太子舍人,如三署郎中一样担任“更直宿卫”之职。既然冒充孝子可任官职,奸佞小人便投机取巧,熹平元年(公元172年)窦太后驾崩,她的棺柩抬上丧车往宣陵安葬时,他们接前往冒充孝子,东郡有一位犯通奸罪的逃亡犯竟然也混进孝子行列之中,幸而被原籍的县府追查逮捕,他才服罪。蔡邕说像这一类弄虚作假的肮脏行径,难以胜数(虚伪杂秽,难得胜言)。

史书说灵帝“好微行”。灵帝的微行并非我们所想象的微服私访,只不过是在游玩中取乐罢了。灵帝只顾得四处游玩,竟然连往宗庙祭祀祖宗和到郊外祭祀天地这种大事都忘记了。恰逢当时频繁发生“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陨(陨石)雹(冰雹)、蝗虫之害”,加上鲜卑人犯境,灵帝制书引咎,诏令群臣上书陈述施政的要领。大儒蔡邕借机上书灵帝,说“迎气五郊,清庙祭祀、养老辟雍,皆帝者之大业,祖宗所祗奉也”;建议皇帝虚心纳谏,求贤劝忠,平章赏罚,考察官员优劣,反对皇帝任用鸿都门的艺术家们,并说宣陵孝子与桓帝“本非骨肉,既无幸私之恩,又无禄仕之实”,况且“孝文皇帝制丧服三十六日,虽继体之君,父子至亲,公卿列臣受恩之重,皆屈情从制,不敢逾越”。认为他们长期为桓帝守孝,其“恻隐之心,义无所依”,“宜遣归田里,以明诈伪。”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