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茅元仪叙述王经略救了六千人回来的事件中,孙老师其实也露了一脸,就是茅元仪所谓的“公阅关时闻,而促在晋往迎之”。这样的描述十分值得玩味,因为照常理来说,孙老师在山海关,若是知道了情况,敦促一下王经略是可能的,但是茅元仪这样遣词造句,或许会使人以为,王经略派船去接应辽民,是孙阁老的意思。如果茅元仪的说辞被读者这样理解了,那王同学去救辽民就由主动变成被动了,于是接回六千多山民的成果,就可以归于孙老师名下了,所以茅元仪这一笔显然是精心为孙老师安排的。由此可见,茅元仪同学所著的《督师纪略》和清修《明史》一样都是“捧孙黑王”的套路。

然而,孙老师却向来都还是比较坦诚的,他在奏章里明确指出,以水师去接辽民是王经略一早就安排下的,而觉华岛上的一千五百水师,也是在他到关之前就已经派出去了,这样一来茅元仪的煞费苦心就落空了。

不过,茅元仪可能没想到的是,就他在落空的同时,还捅下了个大篓子,因为他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孙老师听说十三山这个事情之时(公阅关时闻),被救辽民已经达到六千人了(其人可六千),而且还都是王经略用水师接回来的(在晋檄通判吴士科以舟船泊笔架山迎之)。

因此,《明史》里提到的从十三山站脱困的绝大部分辽民(六千),就全是王在晋用舟船救回来的,从而证实了,孙老师的那个馊主意,完全不起作用,而《明史》也撒了弥天大谎!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