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关注前辈你的帖子,等今天一白天了没见你更新,这不现在终于看到你新的内容了。 我之前做质量工程师三年,是在一家新加坡企业做冲压件的,当然了这些冲压配件是应用在汽车车门上面的。其实这三年也是混日子,只是懂一些质量体系,质量管理工具罢了,对于产品的了解还是皮毛。况且本身感觉对制造业不是特别感兴趣。个人爱好比较喜欢艺术,运动,户外等。对于“理科”的东西不是很感冒。但当时辞职的出发点是先找个销售的平台先做着,给自己磨练一下。但是现在年纪不小了,销售才做了半个月竟然被开了。但我不罢休啊,现在狂在51JOB上投关于销售的简历。我在上海,让我去面试的公司也挺多的,但至于行业的选择我都抛脑后了,但是我也知道我没多少机会再去换行,所以我这次的行业的选择,前辈您有没有上面建议? 哥们好,你是帖子里德老朋友了,客气话不多说了,我的建议如下 一 行业选择 1 一定要借用数据来分析行业特性及发展趋势,才会更具有参考价值。 比如这个行业近几年年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中国经济GDP年增长保持8%以上,那么这个行业的增长势头如何,是20%?还是10%,还是3%或者负增长。从宏观层面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是大势所趋,蓬勃发展,还是行将就木、日落西山?一句话,行业发展趋势决定了个人发展空间大小,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 你登陆招聘网站,找到自己中意的公司后,明白他们所在行业,然后用百度搜索行业发展概况,比如物联网行业每年快速增长100%,这就是优质行业。我们可以简单设想,行业翻倍增长,说明什么?显然是客户需求翻倍!客户需求翻倍,则公司销售额自然跟随行业发展而快速发展。公司快速发展,则给员工提供了很多上升通道,职务提升则薪水跟着提升(市场扩大了,需要更多销售经历和区域总监),嗯,良性循环。 如果搜索到某个行业年增长只有10%,比如地板行业。那么这个行业就进入到稳定发展期,这个时候再杀入该行业,公司销售额增长缓慢,能提供多少新鲜岗位出来?能有多少加薪空间?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顺应行业发展潮流,搭顺风船出海方才节约力气(客户需求倍增,还需要你付出额外努力吗?),同样是卖苦力做销售,就是因为行业不同,最后取得的业绩完全不同。这年头谁比谁傻多少呢?当然,前面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要费点力气,但完全是值得的哦。这,就是苦干+巧干的典范,呵呵:) 想想几年前的电视机行业、啤酒行业、牛奶行业的快速增长的过程吧,全都在跑马圈地式的高速发展中,但现在呢?都进入到缓慢增长期,这几个行业的销售全都在精耕细作中,能不累人吗?薪水还能随行业快速而增长?嗯,洗洗睡吧。 2 选择主流行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选择做电脑的公司,要比选择做鼠标的公司会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潜力。理由显而易见。 再多说一句,选择行业时候,要注意产品单价。比如智能手机与鼠标两个行业,市场增长都是100%,选择哪个行业?一定要选准单品价格高的行业!道理简单。假设:甲在深圳市场销售鼠标,一年能销售:5万个×20元/个=100万销售额;同样,乙在深圳市场销售智能手机,一年能销售:1万台×2000元/个(平均)=2000万销售额。 当甲、乙二人同时去一家公司面试时,面试官问:“你们在上一家公司做了多少销售额?” 那么甲的100万销售额如何跟乙方的2000万销售额去比较?主考官又不了解智能手机与鼠标俩行业,他只能从销售额上做判断:“嗯,乙的销售本事好像比甲大了很多啊!看看销售额就知道了。”哥们,明白了吗?
日期:2011-12-28 02:39:05
二 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是大公司、小公司,欧美公司,国内公司? 最好能杀进大公司打工。大公司里聚集了很多优秀销售人才,销售平台也不同。跟高人学习,能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个人能力的提升速度加快,好处太多 1 大公司更容易接触到大客户资源,有时客户接受你,并非单纯尊重你个人,而是尊重你所在的公司 2 大公司相比而言更容易积累销售管理经验、企业运作流程、团队协作等。待经验阅历相对丰富时,跳槽到中小公司更有资本,薪水职务都有较大改观。而欧美公司流程规范,层级明显,属于按部就班型,国内企业相比而言,管理比较灵活、只要做得好提拔更快,更容易凭能力打江山,杀出一条血路来。 当然,去欧美还是国内企业,需要结合个人性格、实际情况予以选择,最重要是是否适合自己,有些喜欢稳定的人更适合去外企。 结合以上两点,以地板行业和卫浴行业为例分析就业择业观,如从利润高低、竞争状态、行业前期投入资金、市场品牌区分、消费者认知、市场预测、产值、产能饱和度、公司所处地位、公司品牌影响、公司规模效益、公司成长背景、公司发展态势和增长率等,多因素、设权重、加权得分予以判断。 比如:卫浴行业厂家多,是地板厂家的几倍,门槛稍低,奢侈度强,利润及附加值高等。做地板行业投入高,稳定性强等。这部分就由团队其他人继续做深入分析吧,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结合下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与相关行业,做下比较分析。 最后,比如面试后,作为应聘人员你向面试官会提什么问题?我想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集中在问公司或产品相关的问题,雨总的意见是公司和产品的问题你一时半会也了解不了,还不如多问些小细节:比如问下面试官到公司做多久了,你觉得公司有哪里吸引你的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窥斑见豹,面试官对这个公司的评价也许会让你考虑是否值得自己投奔?面试时主动问面试官:“咱们公司老板是一位什么样的高人呢?”如果考官说“走得很稳。”那就意味着公司发展一步一步来,属于稳健型,自己的上升通道不一定那么快找到。如果答案是:“我们老板是一位锐意进取的…..”那就是说这家公司发展迅速,是成长型不错的公司。 为啥要问老板?因为在中国如果进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文化说白了就是老板文化。老板是啥性格,公司发展就是啥性格。同时再结合网站介绍里看到的公司成长经历,就不难判断这家公司的发展模式和成长特性了。如果你个人想快速得到发展,不怕压力挑战(发展快必然带来销售指标高等挑战),就去发展型好的公司锤炼去。如果你想先安稳些,等学到一身本身后再说,那就去稳健行公司学习。 好,就先说这么多了吧。帖子里这类故事多的是,不妨多看几遍,所有答案尽在里面,好,顺祝哥们你能选到合适的职业,马到成功!
日期:2011-12-31 00:37:22
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人生就像一张DVD光盘。A面,最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呈现给大众的绚烂的广告面;B面,刻录的故事肉眼看不见,其实内涵更丰富。
有这样一个天才,如果用人民币进行衡量的话,他有着令人无比羡慕的A面:
2003年他赚到1.2亿元;2004年和2005年保持在1.5亿元;2006年涨到1.7亿元;2007年继续膨胀,是2.6亿元;2008年更不得了,达到3.87亿元;2009年持续坚挺,是3.57亿元;2010年和2011年分别是2.5亿元和2.2亿元,9年下来,累计赚到20多亿元。
可是,很少有人能够关注他的B面:
2002年11月2日,他右手指被打出血;2003年1月13日,左膝扭伤;3月27日,暂时性双耳失聪,不久,左眼遭到肘击,左眉骨破裂,缝了八针;2004年2月27日,髋部受伤,6月,右脚大脚趾被踩伤,几天后大脚趾趾甲被裁掉半个,月底,左脚又扭伤,7月4日,两片脚趾甲被摘除;2004年10月28日,肘部受伤;2005年3月31日,小腿受伤,4月4日,下巴遭到肘击,随后又扭伤了右脚踝,4月13日,刚刚缝完4针的下巴再次遭到肘击,6月17日,左脚踝接受骨刺剔除手术;2005年9月14日,下巴被击中,鲜血直流,12月7日,眉骨被击中,缝了九针,12月16日,左脚大脚趾被踩,趾甲脱落,12月19日,左脚大脚趾接受手术;2006年4月11日,左脚小脚趾骨折,4月14日,左脚被植入一根钢钉;2006年10月10日,左脚大脚趾趾甲被摘除,12月24日,右腿胫骨骨裂;2008年2月27日,舟骨应力性骨折,11月27日,眉骨遭到肘击,被缝四针;2009年1月24日,膝盖伤复发,2月8日,左肩被撞伤,2月26日,眉骨被撞裂,血流满面,5月10日,左脚骨裂,7月22日,接受骨裂修复手术;2010年11月11日,左脚踝应力性骨折;2011年1月7日,左脚踝接受手术。总之,他这无比风光的9年,竟是一部鲜血淋漓的历史,从头到脚,共经历过30多次伤痛或手术。
这位天才,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姚明。伏尔泰说过:“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是的,人生就是如此:要风光,就得历经风险。
日期:2012-01-01 00:34:50
创业篇——如何改变门店销售不畅?
作者:佳康整体橱柜 发表日期:2010-9-25 19:15:00
看了完小说很受教育和启发。
我的现状想请大哥赐教和指点一二:1、在县城开店做整体橱柜,80平方摆了3套橱柜样品、两套烟机、还有加工设备;2、对橱柜做工和质量有信心。铰链、滑道、台面、门板、柜体都是质量好的东西;3、价格比竞争对手持平或稍微便宜些;4、开业两个月,接了几套橱柜;5、店面在装饰材料城里头,位置偏;6、县城10月份到过年有几个小区交钥匙。
想请大哥指点一二,和高人学习,自己好提升一下。
回答:
客人进店后,平均逗留多久?普遍问什么问题?有多少回头客?(首次进店到最后成交的客户比率。假设每天接待20拨客户,一周共计接待160拨客户,但只成交1单,成交率是1/160)。每天做好销售笔记,定期统计分析数据,找到成交率低的原因。价格高?款式少?颜色不够漂亮?知名度弱?服务不好?销售不会说话?谁是第一主因?谁是第二主因?好,发现原因,着重改进。
为什么首先谈成功率?试想,如果不在卖场抓客户,或不能抓住客户,谈其他的有用吗?提问帖里说:“开业两个月,接了几套橱柜……也许销售不畅的原因尽在卖场。咱们要是能把成交率提高一倍,收益将会提升多少?
一、采用目标细分法解决销售问题:
销售是系统工程,可用目标细分法把总目标细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现在我们把成交率不高的总问题拆分成5个小问题,再逐一解决。这就是所谓的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