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8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04-06 14:56:30

第十七卷 第一章

焦虑不可避免,而且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失望和狂躁情绪也被很多人看成是地震等自然灾害后普遍而又极为正常的现象之一。

死者已经装殓入土,亲戚们在他们的坟前插上一块块石碑,写上他们的名字,在碑前一块块被扫得干干净净的空地上,摆上一刀刀好肉,一杯杯烧酒,一只只水果,插上几柱香,焚上一堆堆火纸,磕几个头,再声嘶力竭地喊几声,嚎哭一番,发一阵子呆,便摇晃着站起来,不管心头是如何的难过与不舍,终于还是转过身,用衣袖揩揩眼睛,慢慢离去,泥土中的那些人就同这个世界没有关系了。更多的尸首被运到火葬场火化,工作人员用一只只精致的骨灰盒将一把把骨灰装了,交给其亲属,后者便将那盒子放在家中某个位置上,供日后念想、追思、凭吊,有人还在骨灰盒旁边放一张死者的照片,就等于一家人今生来世,都在一起了。有钱有势者则在公墓或其他地方买上一块地皮,将一只只盒子埋在泥土中,地面上垒出豪华的墓身来,也算是对死者的告慰,当然也不乏有浅薄者借机炫耀财富的事例。最伤心的是那些没有找到亲人尸体的人,在万般无奈和巨大痛苦之下,他们只能将几件死者生前的衣服帽子或别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棺材中,埋葬在泥土中,他们的心,也就随着飞落而下的泥土,与那些衣服帽子或纪念物一道,被永远埋在地下,和他们先走一步的亲人住在一起了。只是他们大多因为恐惧死亡和过度悲痛的缘故,不愿意让心立即死去,便一个劲地捶打自己的胸膛,痛哭一番后,就独自坐在一个清静的角落,苦苦地想,墓门关闭后,棺材就能漂到阴间了,他们的亲人或爱人将会通过那些衣服帽子或其他纪念物的样式和味道,来到棺木中,安心居住下来,也就能时时感念到活在阳间的亲人的悲痛、伤心、牵挂和爱。伤亡统计表中注明的这类人员被叫做失踪者,也就是在使用了各种手段之后,都无法确认其活着,更无法找到其尸首之后的人。其实,人们大多认定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只是谁也不愿意将那层纸捅破罢了。这让他们的亲人朋友更加神伤和悲痛,即便在那一座座形式上的坟墓已经长出茂盛青草,和风习习,偶尔有鸟儿来此觅食、歌唱、寻偶,太阳和月亮也毫不吝惜它们的光辉,将寂寞和凄凉照了个透彻,而且野花也开了,清香四溢,某条野狗来到墓园,张望一阵,踌躇一阵,又飞快地跑开去,等等,他们也无法按捺住内心的哀伤,在坟前一坐就是半日,眼睁睁地,就要跟着时间变成新的坟茔似的。但日子久了,时间显示出它改变一切的强大力量,人们心中那股股悲伤慢慢就有了变化,就像那些坟墓越来越像坟墓,不像想象中修筑在阴间的那一座座豪华房屋。但若要问究竟起了什么变化,当事人也并不明确,说不上来,只在隐约之中,他们便有了些许的无聊,之后是好不容易得来的轻松,然后慢悠悠地回到生活中,习惯性地活着,思量着生活和为生活所必须考虑的得失和悲喜,慢慢地,又在眼睁睁地看到生活和自己变化的他们,便再度焦躁和失望起来。这种由对死者的凭吊再回到对生存的忧虑上来的情况,在灾区极为普遍。在这些忧虑不安的人中,如果有思想的人,在焦虑中还要对世道做一番考证和思索的话,那情形就更不一样了,他们会说,这很正常,却也无奈,与绝望等同。但在一般人眼里,包括记者和诸如师范大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每个人表现出极为明显的情绪,通常情形下,不是过分激情张扬,就是难以抑制的焦虑不安,见多了之后,便觉得没什么了不得的。实际的情形就是,那些亲身经历过地震灾害的人,已经无法抵御焦虑情绪像流行病一样泛滥,这种强烈的侵袭来势凶猛,使他们猝不及防,然后才开始正视,学会面对,并且在习惯之后,就任其在自己的身心两方面肆意侵害了。当然,焦虑的不仅仅是普通人,即使那些为地震想尽办法的决策者,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强烈的、无可抑制的烦躁和焦虑情绪来,只是他们的这种情绪不会轻易被人察觉,他们总得以一种庄重和平静的神色应对内心,以一个稳重的领导者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给公众以信心,使人们能感觉他们还有未来,灾难只是暂时的,日月照常升起,生活也还得继续,人类的繁衍生息绝不会停止,生命必将代代相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