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吐谷浑多次遣使至梁,并进献舞马,两者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总之,吐谷浑与南朝的宋、齐、梁一直保持和平友好的密切关系。从未发生过战争,它们之间的关系,除了名义上的臣属关系外,主要是贸易关系。
吐谷浑与南朝没发生过战争,也就不存在以战俘形式出现的迁徙问题。但是,南方特别是益州的汉族人民也有因贸易通商而迁徙到吐谷浑处居住的,他们将汉族的先进文化传入了吐谷浑。
北魏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各地的大起义。
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北魏先后爆发沃野镇(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根场古城)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高平敕勒酋长胡琛、秦州羌人莫折大提、莫折念生父子的起义,后两次起义基本上阻断北魏河西的交通。
此时,凉州幢帅于菩提、呼延雄等执刺史宋颖、响应莫折念生的起义,宋颖密派人向吐谷浑求救。当年九月,伏连筹遣兵至凉州,追杀于菩提,州人赵天安复推宋颖为刺史。十二月,莫折念生率军攻凉州,赵天安复执刺史响应。
次年,伏连筹又出兵助北魏击败赵天安,赵天安投降,凉州再次为北魏所据有。
同年,河州景进等人又东引莫折念生攻河州,原刺史梁钊忧死,众人推高徽行河州事。鉴于景进势力过于强大,高徽征兵于吐俗浑,伏连筹出兵击败景进,景进逃奔到秦州。
梁武帝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伏连筹死,子呵罗真立,梁武帝封之为宁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四月,呵罗真死,子佛辅继立,梁武帝以河南王佛辅为宁西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
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三月,佛辅死,子可沓振继立,梁武帝封其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同年,北魏在河西的统治接近崩溃,凉州刺史为民众所执。宕昌统治者立即背叛北魏而完全附于吐谷浑,宕昌梁仚定乘机引吐谷浑攻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魏政权在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军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对陇西、河西一带的控制,不得不求助于强盛的吐谷浑,以镇压起义。到北魏灭亡前,吐谷浑乘机将势力伸入河西。
同年七月,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十月,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迁都邺城。
十二月,宇文泰杀北魏孝武帝。
梁武帝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正月,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至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尽管北魏灭亡了,但是其与吐谷浑之间不论是处于战争时期还是处于和平交往时期,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因种种情况迁入魏境内的吐谷浑人与内地汉族不断杂处,最后都融合到汉族之中。
日期:2012-04-07 10:18:47
八 夸吕可汗
同年,可杳振死,伏连筹子夸吕立,自号可汗,由原中心伏罗川迁至青海西十五里的伏俟城(今青海共和县铁卜卡古城)。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由于吐谷浑与西魏邻近,两者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然而两国因争夺土地和财物之故,矛盾比较尖锐,双方基本上处于敌对状态,战争频繁。
吐谷浑为了保存自己,仍旧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西魏的死敌东魏通好,多次谴使朝贡,相互通婚。
夸吕继位后,西魏丞相宇文泰遣仪同潘濬出使吐谷浑,其目的是制止吐谷浑对河西、陇右等地的寇掠。于是,夸吕向西魏遣使献能舞马及牛羊等。然而吐谷浑依然我行我素,冠掠不止,西魏边境多受其害。
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夸吕遣使至梁献马及方物,并求佛像及经论,梁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同年,东魏丞相高欢为了拉拢吐谷浑联合对抗西魏,晓以大义,征其朝贡。夸吕遣使赵吐骨真假道柔然,聘于东魏。
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夸吕以其从妹嫁与东魏孝静帝,孝静帝封其从妹为容华嫔。夸吕又向东魏请婚,东魏以济南王元匡孙女广乐公主妻之。此后几年,夸吕均遗使至东魏朝贡。
吐谷浑乘西魏没有巩固河陇一带统治的时机,不停地攻掠西魏边境。梁武常大同八年(公元542年),吐谷浑入寇西魏湟河郡(今青海贵德县与循化县之间),为西魏湟河郡太守柳桧击走。数年之间,吐谷浑不敢为寇。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吐谷浑入寇西平,西魏尚书兵部郎中王子直出陇右经略之,大破吐谷浑众于长宁川(今流入青海西宁市北湟水的北川河),吐谷浑人遁走。王子直因击吐谷浑有功,进车骑将军。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东魏丞相高欢次子高洋篡夺东魏政权,改国号为齐,建元天保,史称“北齐”。同年十月,吐谷浑遣使北齐朝贡。此后,吐谷浑又多次遣使至北齐。
东魏、北齐为了联合吐谷浑,共同对付西魏及后来的北周,并通过吐谷浑与西方的贸易,而加强与吐谷浑的联系。在前期,双方使者络绎不绝,而且王室之间还互相通婚。但后来由于西魏及北周的重重阻挠,双方使者、商人只得绕道柔然和横穿西魏及北周控制的咽喉之道河西走廊,由于路途遥远艰辛,双方相互交往的愿望虽然迫切,但终究受到很大的限制。
下面提一下另一个长期役属于吐谷浑的小政权——邓至,邓至者,白水羌也,世为羌豪,因地名号,自称邓至。其地自亭街以东,平武以西,汶岭 以北,宕昌以南。土风习俗概与宕昌同,其中心在今四川南坪附近。梁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西魏西逐吐谷浑势力,讨定阴平,在邓至设立邓州(治尚安,今四川南坪)。
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西魏逐渐巩固河陇地区的统治后,进而遣大将尉迟迥占据了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市),基本上切断了吐谷浑与南朝的交通,吐谷浑与南朝的交往就此终止了。
同年,宇文泰勒大军三万西逾陇山,渡金城河(今兰州一段黄河),至姑臧。夸吕振惧,遣使称臣纳贡。西魏凉州刺史史宁也于此年在凉州西赤泉俘虏吐谷浑由北齐返回的使团,内有商胡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数以万计。
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西魏羌东念姐反,连结吐谷浑成为边患,西魏遣大将军豆卢宁及于寔等击败吐谷浑。
次年,兴起于金山(今阿尔泰山)的突厥已灭亡了柔然,统治了整个漠北地区。突厥木杆可汗欲假道西魏的凉州,南下掠夺吐谷浑。西魏统治者当然表示支持,立即遣史宁率骑随木杆可汗出征。他们进至番禾(今甘肃永昌县),欲分兵会于青海。
长期任凉州刺史的史宁对吐谷军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向木杆可汗建议说:“树敦(青海东南曼头山附近)、贺真(今茶卡盐池附近)二城,乃吐谷浑巢穴。今若直捣黄龙,拔其本根,余众必散,此上策也。”
木杆可汗采纳了其建议,当即兵分两路:一路由史宁率领,从西宁西南攻树敦;一路由木杆可汗率领,从北道至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