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2-27 19:11:51
孟达害怕了,他怕刘备找自己的事儿,更怕刘封把责任推脱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做替罪羔羊。
在这种又怕又怒的心情驱使下,孟达做了一个天大的决定,他决定做一个贰臣,背叛刘备,投降曹丕。
公元220年七月,孟达不顾其留质在蜀中的一家老小,表辞刘备,率所领部曲四千余家降魏。
日期:2014-02-27 19:17:27
其表全文如下:
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假势吴、楚,是以有为之士深睹归趣。臣委质已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于君乎!今王朝以兴,英俊鳞集,臣内无辅佐之器,外无将领之才,列次功臣,诚自愧也。臣闻范蠡识微,浮于五湖;咎犯谢罪,逡巡于河上。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则?欲洁去就之分也。况臣卑鄙,无元功臣勋,自系于时,窃慕前贤,早思远耻。昔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慷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以伤绝。何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也。
日期:2014-02-27 19:18:30
这封信写得很凄凉,孟达自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申生、伍子胥、蒙恬、乐毅等人,表示自己是想为国尽忠的,但是却又被奸人所害,结果不能善终,以致于不得不降曹丕。
这里所说的奸人,自然就是刘封。
曹丕对孟达的投降,表示非常喜悦,当即封其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并且将房陵郡改为新城郡,以孟达领新城太守,然后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共同攻袭刘封。
在袭击刘封之前,孟达又给刘封写了一封信,劝降信。其信全文如下:
日期:2014-02-27 19:23:36
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类也。其所以然,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虽忠臣不能移于君,孝子不能变之于父者也。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故申生、卫伋、御寇、楚建禀受形之气,当嗣立之正,而犹如此。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间也。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如使申生从子舆之言,必为太伯;卫伋听其弟之谋,无彰父之讥也。且小白出奔,入而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复。自古有之,非独今也。"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然则疑成怨间,其发若践机耳。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昔微子去殷,智果别族,违难背祸,犹皆如斯。《国语》曰:“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霄也。’宣子曰:‘霄也佷。’对曰:‘霄也佷在面,瑶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须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技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五者贤陵人,而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不听。智果别族于太史氏为辅氏。及智氏亡,惟辅果在焉。”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自号为丈夫,为此三者,何所贵乎?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怒不致乱,以免危亡,不以徒行也。加陛下新受禅命,虚心侧席,以德怀远,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陛下大军,金鼓以震,当转都宛、邓;若二敌不平,军无还期。足下宜因此时早定良计。《易》有“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之,无使狐突闭门不出。
日期:2014-02-27 19:33:25
孟达辨才无双,从这封信中也可见端倪,孟达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封的处境不但尴尬而且危险,因为刘禅已经被立为王太子,而他这个养子素有功劳,而且年长,又有兵权,若是刘备死了,他的位置该怎么安置?
而且关羽之死,刘备已然怒极,孟达又投降,刘封的后果凶多吉少,若是再丢失城池,那必然是死路一条。所以,刘封最好的选择就是和孟达一样,投降曹丕。
刘封看了信之后,大骂孟达一通,心想刘备就是自己的干爹,你孟达算是什么东西,居然敢挑拨我们父子的关系,难道我干爹还能杀自己的养子吗?
所以,刘封自持身份特殊,坚决不降。
不降,那就开打。
日期:2014-02-27 19:36:49
结果,申仪、申耽在曹氏大兵压境之下,又反叛刘备而投降,房陵、西城、上庸三郡俱失,刘封兵败,只好逃回成都。
这使得刘备刚刚拿到手的房陵、西城、上庸三郡,还没捂热,就又丢失了。
可谓是先丢荆州,又失三郡,刘备的国土疆域一下子缩水很多。
而且这三郡的丢失,在战略意义上来说,不亚于关羽失荆州。因为从此以后,刘备的蜀汉政权,想要北上伐魏,便只有一条路可走了,也就是只能从蜀中出击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永远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日期:2014-02-27 19:43:01
刘备看着自己这个狼狈而归的养子,心中实在是怒极,大骂其侵陵孟达,致使孟达投降曹丕;又骂他不救关羽,致使关羽兵败身亡。
但是,刘备究竟是心软,对刘封还下不了杀手。
而诸葛亮在这时候再次做出了和之前对待彭漾一样的举动,他对刘备说:“刘封刚猛,您龙驭宾天之后,恐怕终难制御,不如除掉。”
这意思很明显,刘封厉害,你刘备死后,刘禅驾驭不了,得杀。
刘备只好赐刘封死罪,让其自尽。
刘封自尽前感慨道:“恨不用孟子度(孟达)之言!”
而刘备为之痛哭流涕。
帝王之家无亲情,历来如此啊。
日期:2014-02-27 20:04:51
从刘封的死,再去看关羽的死,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对于刘备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呢?
因为刘备已经老了,已经快要驾鹤西归了,而关羽太过骄横,刘备若死,关羽尚在,刘禅的帝位能稳吗?
就连诸葛亮都压制不住关羽,刘禅能压制得住吗?
不要说关羽忠义,不会对刘禅下手,这不是绝对的。关羽对刘备的忠,是因为刘备待他情同手足;关羽对曹操的义,是因为曹操对其有不杀之恩。关羽怎么不对诸葛亮论忠心?怎么不对糜芳讲义气?因为诸葛亮和糜芳对他都没有什么恩德,同样,刘禅对关羽也没有什么恩德,关羽能看不上刘备的小舅子,也就能看不上刘备的儿子。这是性格决定的,无关其他。
所以说,关羽之死,也让刘备解决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死后如何摆放关羽的位置。
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刘封死了,三郡丢了。这两件大事接连发生,刘备根本无暇顾及东吴,而在刘封死后不久,又一件大事发生了,而这件大事的发生,也终于让刘备走上了其人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