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青春逝去又何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赵薇要导演的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题目很吸引我,而很多学生已经盼望观影。我原来以为赵薇是80后,但搜索之后才知其年龄和我相仿。我以前写过诗歌《我年轻的时候》、《午阳》和散文《是谁偷走了我们的青春》等,其实就是对这一命题的思考。我跟学生一起拍毕业照的时候,写了一句话——一张照片定格了终将逝去的青春。应该说可能最多十年八年,他们从外貌上就已经不青春了;从心态上就更难说,有的大二学生才20岁,就说自己心态很老了。我搞不懂这一代人的心理年龄到底几何。

什么是青春?或者说什么是青年?我以往的想法是青年须是30岁以下,不过说老实话,当我2006年读博士的时候,因人到中年,已经没有“我是青年”的感觉,只因忙得不可开交,对此缺乏关注。但当我2009年博士毕业到此任教的时候,面对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才发觉我的确已不是青年,而是中年,只是因为刚毕业,较有激情,也不太在意。我真正注意到我的年龄是在2011年评上副教授,准备申报博士后的时候,那时主要是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把该上的学上完,把该评的职称评完。

那时候我想,糟了,还有20多年自己就退休了,时间过得太快了。那时候,我的确有点焦虑,也才惊觉人们关注某事物,可以是热爱,也可以是焦虑。只不过,没焦虑多久,我就释然了,也转向热爱了。记得今年(2013)过年前的一天中午,看着天上的午阳,我觉得人到中年其实就像午阳,它有智慧有力量有爱有为,只不过它的精彩到了晚年就会被消费被休闲。因为晚年并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年华,它绝大部分的东西都来自中年。人到中年,我有对中年的一种确认,如果说青年是朝阳,晚年是夕阳,那么中年就是午阳,我就处于这个不上不下却应该最有作为的人生阶段。我现在的心态是“我已是中年,但还不算老”,以提防我的懒惰和颓废。也许到我老的时候,我会想“我已是老年,但我还有余热”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