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5-06-04 09:11:36

===第三节 【镇江保卫战】===

英国远征军终究还是来了。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7月21日,镇江保卫战,正式打响。

英国远征军在全权大使璞鼎查的安排下,共分成陆军四个旅,计6905人,另外还有海军几百号人。

陆军第一旅:由萨勒顿(军衔为少将)负责指挥,从镇江城西北的金山一带登陆,共2235人,主要任务是负责扫清镇江城外四川提督齐慎、湖北提督刘允孝的援军。

陆军第二旅:由舒得(军衔为少将)负责指挥,从镇江城北郊的北固山一带登陆,共1772人,主要任务是攻击镇江城东北,负责佯攻。

陆军第三旅:由巴特雷(军衔为少将)负责指挥,也从镇江城西北的金山一带登陆,共2087人,主要任务是攻打镇江城西门。

陆军第四旅:由蒙哥马利(军衔为中校,在乍浦之战中出力不少)负责指挥,共570人,他的部队比较特殊,是炮兵旅,主要任务是负责用炮火掩护其他陆军旅的攻城。

日期:2015-06-04 09:12:26

===

从英军进攻的主力布置来看,此次攻打镇江城,英军各部的指挥官级别提高了不少,有三个少将和一个中校,并且以陆军为主。

看来,英军陆军对于此次拿下镇江城,是志在必得。

鸦片战争中的历次战役,英国远征军采用的战术都是老一套:海军正面猛轰,陆军侧后翼包抄。

但是,很多时候,英军海军火炮的狂轰滥炸,已经使战役接近尾声,搞得英军陆军每次都很尴尬,也很光火,因为登陆之后的陆军,基本上就是负责升国旗、唱国歌,以及打扫战场。

日期:2015-06-04 09:13:13

难道,这一次,还要让近7000人的陆军部队去集体升国旗吗?

太丢脸了,咱陆军也要雄起!

因此,这次攻打镇江城,英军陆军司令郭富和英军海军司令巴加碰了头,郭富强烈要求由陆军独立负责,不用你海军火炮支持。

英军海军司令巴加,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把胜利的荣耀让给陆军兄弟,他同意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鸦片战争的最后一战——镇江之战,是一场纯陆军的对抗。

日期:2015-06-04 09:14:20

=

接下来,英军陆军四个旅浩浩荡荡,张牙舞爪地直扑镇江城。

英军陆军雄起了一把,他们根本没把这座防守最薄弱的城池放在眼里。

战役的情形一开始也和郭富预料的一样,清军的抵抗似乎一如既往地那么弱,甚至根本没有岸炮的阻击。

英军陆军成功登陆,并用重磅野战炮,轰炸镇江城外驻防的四川提督齐慎、湖北提督刘允孝的援军,

两位老将军,选择了正面抵抗,与敌人硬碰硬,奈何敌人的重磅野战炮威力巨大,稍作抵抗后,齐慎和刘允孝便带着援军败退了。

日期:2015-06-04 09:15:10

===

整个过程竟是如此的轻松,看来,镇江城就快要唾手可得了。

英军陆军很是乐观。

因为,在他们面前的,似乎是一座空荡荡的城池。

但是,英国远征军不知道,在这座空荡荡的城池里,驻防的那一千多名八旗兵,他们世世代代驻扎于此,他们的家产在此,他们的眷属在此,他们的祖坟在此,如是以往,已过了近两百年。

因此,镇江,就是他们八旗子弟兵固守的实实在在的家园。

奋勇顽强,拼搏疆场,流尽最后一滴血,誓死无悔,只为守护心爱的家园。

死洋鬼子们,放马过来吧!

日期:2015-06-05 08:40:48

==

英军陆军第一旅攻打镇江西门,遭到了清军八旗兵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不得已,陆军第一旅又转攻镇江南门。

英军陆军第二旅架起了攻城云梯,猛攻镇江北门,清军守军与之激战,至死不退,直到英军调来重磅野战炮轰塌了城北的城墙,英军蜂拥而入,手持大刀、长矛、鸟枪的清军八旗兵仍然在利用各式地形殊死抵抗。

最终镇江西门被英军用丨炸丨药炸开,南门也失守、北门城墙也坍塌,英军陆军四个旅从城西、城南、城北三个方向涌进了镇江城内,但是负责守城的清军八旗兵并没有溃逃,他们时而聚集,时而退守,从各个方向侵扰敌人,很明显,他们是和敌人进行了巷战。

日期:2015-06-05 08:41:45

==

作为主攻部队的英军陆军第三旅,遭遇到了一支清军八旗兵的突然袭击,两名英军军官当即阵亡,几名英军士兵受伤,恼羞成怒的英军立即集结部队,围剿这支清军八旗兵。

镇江城内的其他区域,也是如此,英军不断受到清军八旗兵的袭击,在街巷里,在房屋上,在角落里,到处都有清军八旗兵的影子,他们用手中劣势的武器——大刀、长矛、弓箭、鸟枪,与全副武装的英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他们不仅用刀砍、用矛刺、用箭射、用枪打,甚至侥幸冲到英军面前后用腿摔、用头撞、用手掐、用牙咬……

史料中是这么记载的:“(清军将士们)血积刀柄,滑不可握,犹大呼杀贼!”

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幅惨烈画面!

日期:2015-06-05 08:42:57

这是英国政府自发动鸦片战争以来,英国远征军在历次战役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激烈战况。

战到这个份上,英军陆军司令郭富才承认是自己过于轻敌,因为没有海军战舰火炮的配合,镇江之战的战况才会如此的焦灼。

而现在,英军和清军已经战成一团,那么海军战舰的参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了。

那么,就只能硬着头皮,把战争进行到底了。

英军陆军近7000人,加大了进攻的力度,他们集结重兵,抱成一团,对只有1600人的清军八旗兵进行了“地毯式”的围剿。

寡不敌众的清军八旗兵,最终全部壮烈殉国。

他们的眷属,在明知必败的情形之下,毅然选择了自杀。整个镇江城,街上、巷上、河里、井里、房里、梁上、屋前、屋后,到处都积满了尸体,有的尸体因中毒过深而通体肿胀发黑,浙江乍浦的悲惨情形再次恐怖重现。

海龄也死了。

他是自杀的。

日期:2015-06-05 08:43:57

作为京口副都统,作为镇江军防最高指挥官,海龄的暴戾行径已经导致民怨沸腾,他本人也连日不眠,他的休息场所转到了寺庙里,身边有几十个持刀的亲兵负责守卫、寸步不离。

巨大的焦虑、连日的不眠使海龄显得更加苍老了,他知道,这场保卫战注定是以失败而告终,他也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

战役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英国远征军在全城搜索清军八旗兵,八旗兵也在利用有利地形与英国远征军进行着最后的顽强的巷战。

暮色降临,夜已经渐渐深了,镇江城内仍然枪声不断、火光不息。

当眼看着妻子抱着三岁的孙儿,跳进火海中自杀后,海龄就像被抽去了灵魂似的,他跌跌撞撞、艰难地关起了门窗,把所有的机密文件聚集在身旁,然而安然地坐在一把椅子上,纵火自焚……

日期:2015-06-05 08:45:18

海龄的死,并没有得到镇江老百姓的同情,民间甚至有流言盛传:海龄的暴戾导致民愤汹汹,最后海龄是被民众暗杀的(“海龄之死,闻系被民戕害”)。

这样看来,海龄在民间的口碑真差。

这类流言最终还被写进奏折、上达天听,比如御史黄宗汉就参奏弹劾海龄的表现糟糕,他大发议论:“此中关系乎海龄一身之节义者犹小,关系乎天下民心之好恶者甚大。”

这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了。

最终,道光皇帝查清了镇江保卫战的由来曲折,认定海龄在大节上还是说得过去的,于是决定下诏表彰海龄与他的八旗子弟兵的英勇表现,皇帝老儿还亲笔朱批:“不愧朕之满洲官兵,深堪悯恻!”并下诏赐海龄为烈士,谥号“昭节”,入祀昭忠祠,并建祠镇江,妻及次孙附祀。

日期:2015-06-05 08:47:33

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战,镇江保卫战的战况可说是历次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最为可歌可泣的。英勇的八旗子弟兵,用自己的血肉身躯顽强地与侵略者殊死拼搏,竭尽所能,使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付出了相对不小的代价:英军39人毙命,3人失踪(按常理推断,失踪的比毙命的还惨,因为毙命的好歹还留有全尸,而失踪的很有可能被大卸八块、尸骨无存),130人受伤。

这些数字看起来并不怎么惊天动地,很多人可能还会微微一笑,但是读者朋友们,我们要知道,这是一场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战争,这是十九世纪武器和十六世纪武器的对决!

而且,镇江是鸦片战争中英军攻打的所有城池中防守力量最薄弱的。

然而,镇江保卫战的战绩,却相当于大清国防守最为严密的虎门、广州、厦门、定海、镇海、吴淞等历次战役战绩的总和!

镇江保卫战的惨烈程度,连远在欧洲的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都深深被打动了,他曾评价说:“驻防的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却并不缺乏勇敢和锐气……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那么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