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4-30 10:17:07
然而,牛鉴倚为“长城一道”的吴淞口防御体系,却在英国远征军的狂轰滥炸下迅速解体,连老英雄——江南水陆提督陈化成都以血报国。
吴淞口一役打响时,牛鉴镇守地在宝山县城,他第一时间就领兵去增援陈化成,只不过,他的一个在人们看来十分荒唐的举动,导致他晚节不保,沦为了历史的笑柄。
当时,前往吴淞口增援的牛鉴,并没有放下封疆大吏的身段轻装上阵,反而是坐着八抬大轿,大摇大摆地前行。
但是,英国远征军的一发炮弹直接飞了过来,在牛鉴的轿子附近爆炸,当场就炸死了牛鉴的亲兵十多人(“随兵被击毙者十余人”)。
轿子里的“自信哥”,此时的心情再也淡定不下来了,他没想到,洋鬼子的炮弹能打到这么远。惊慌之余,牛鉴认为,此时若是再赶往吴淞口,无异于自寻死路。
日期:2015-04-30 10:17:50
=
于是,没有经过太多时间的思考,“自信哥”牛鉴直接带着他的亲兵们逃返宝山县城,继而逃往嘉定县。
牛鉴这一逃,便注定要被扣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虽然即便他不临阵脱逃,也不可能改变吴淞口一役的战局。
于是,在传统纲常的安排之下,曾经的青天大老爷,就成了人人唾骂的“汉奸、卖国贼”,就成了已经阵亡的老英雄陈化成的棺材垫板。
没办法,谁叫你临阵脱逃了呢?
日期:2015-04-30 10:18:33
==
身为江苏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江南水陆提督陈化成是两江总督牛鉴的下属),牛鉴临阵脱逃,放弃了督率余部抵抗侵略者的机会,这种当政不作为的行为,无论怎么看待,都是一种“畏葸不堪”的表现。
曾经的牛鉴,与之前的闽浙总督颜伯焘、两江总督裕谦一样,都是自信满满,认为灭个区区逆夷乃是小菜一碟,但是他们这类文官,其实连英吉利为何物都不清楚,他们凭借的,乃是体内充盈的自信和勇气罢了。
然而,当真正遇到英国远征军时,双方一交手,便知道有没有,“自信哥”牛鉴缺乏裕谦那种自杀殉国的勇气,于是他学了颜伯焘,兔子似的逃跑了。
那么,牛鉴,你被划入颜伯焘一类人之中,当然也是合情合理的。
并不冤枉。
日期:2015-04-30 10:19:18
=
其实,我们现在都知道,吴淞口失陷,英军长驱直入扬子江,并不是两江总督牛鉴一个人的过错,也不是随随便便追究某个人的过错就能反败为胜的。
正如前文所述,鸦片战争,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的较量,根本就是科技婴儿与科技巨人的对决。
就像《清史稿》中所说:“海疆战事起,既绌于兵械,又昧于敌情,又牵掣于和战之无定,畏葸者败,忠勇者亦败。”
日期:2015-04-30 10:20:25
是的,不管你是忠勇可嘉者,还是畏葸不前者,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都不可能反败为胜。
姚怀祥(浙江定海县县令)、张朝发(浙江定海镇总兵)、陈连升(广东三江协副将)、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琦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伊里布(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杨芳(湖南提督)、奕山(靖逆将军)、江继芸(福建金门镇总兵)、颜伯焘(闽浙总督)、葛云飞(浙江定海镇总兵)、郑国鸿(浙江处州镇总兵)、王锡朋(安徽寿春镇总兵)、裕谦(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余步云(浙江提督)、奕经(扬威将军)、刘韵珂(浙江巡抚)、耆英(钦差大臣)、陈化成(江南水陆提督)、牛鉴(两江总督)……他们都能证明这一点。
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都在历史的沉淀中化为了过眼烟云,是非曲直,千秋功过,还是任凭后人评说吧。
日期:2015-05-04 09:06:15
==
第三节 【“奇异组合”出动】
钦差大臣耆英,与他的老伙伴伊里布(领七品衔),带着特殊的使命南下浙江后,猛然发现浙江的战局已经是一片糜烂,因此他们俩决定,不顾皇帝老儿的“先剿后抚”大政,而一意主抚,力行羁縻政策。
正如战局是战守两难的境地,“奇异组合”(耆英、伊里布)面临的也是剿抚两难的境地。
因此,两位官场老油条不得不使劲浑身解数,对鬼子陪笑脸,对主子扮鬼脸。
既要哄得死洋鬼子开心,又要哄得皇帝老儿开心,这实在是太难了。
日期:2015-05-04 09:06:59
那就必须拥有“自虐”精神、不得不委屈自己喽。
之前,英国远征军从整体战略考虑,不得不放弃宁波、镇海,而集结重兵猛攻浙江乍浦,钦差大臣耆英得知此情报后,大惊失色,立马派出了老伙伴伊里布前赴,务必要制止洋鬼子攻打乍浦,“体察情形,设法羁縻,宣布天威,示以大义”。
然而,英国远征军的攻势太快,“红带子阿哥”伊里布刚刚赶往浙江嘉兴时,就得知乍浦已经沦陷。
不得已,伊里布将计就计,委派自己的信使陈志刚前往英军军舰,送去了一份平行照会。
在平行照会中,伊里布宣称,要是即刻停战,方面可以同意恢复两国的通商。
即“以通商换和平”,还是老把戏哦。
日期:2015-05-04 09:08:38
“红带子阿哥”伊里布似乎真的有点老年痴呆了,他好像并不知道,“以通商换和平”的指标已经被“马桶将军”杨芳、“靖逆将军”奕山一年前就用过了,广州海港的中英贸易往来已经恢复一年之久了。
不过,英军海军司令巴加、英军陆军司令郭富在收到伊里布的平行照会后,立即就给伊里布写了回信,声称欢迎伊里布能到乍浦来谈判。
这样看来,“红带子阿哥”伊里布在洋鬼子心目中的形象还是比较阳光的。
应该是一年多前,伊里布主张“以战俘换定海”,一直主张对英国俘虏加以款待的行为,给洋鬼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日期:2015-05-04 09:09:13
===
但是,巴加和郭富又在平行照会中强调,他们无权谈判,必须等到英军全权大使璞鼎查回来(璞鼎查此时正身居香港),并在结语中称:“倘若贵国按照叠次所致文书内各款,一切允准,即结和平无难。”
接到洋鬼子的回信,赶到浙江嘉兴的钦差大臣耆英,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伊里布,这种复杂的眼神传递出的信息是:羡慕嫉妒恨。
老中堂伊里布,怎么这么厉害,洋鬼子竟然会主动给他写回信!
看来,比钦差大臣我是要胜出一筹喽!
日期:2015-05-04 09:09:51
==
接到回信的伊里布,心情也很激动,但是看过信的内容后,又觉得如坠云雾之间。
被革职定罪、流放张家口军台做苦力也有一段时间了,伊里布哪里知道什么“叠次所致文书各款”为何物啊!
于是,伊里布再次写信回复,声称:既然璞鼎查不在,那我们可以等,等他回来,一切好商量(“再行酌商办理”)。
巴加和郭富这两位洋鬼子司令,看过回信后,立即发现伊里布没懂他们的意思,于是又再次发出照会,明确了停战的各项谈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