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7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6-06-23 18:16:59

134节 五十四章 韩信献计刘邦

《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

“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韩信攻灭魏国之后,立即着手稳固占领区域的工作,同时韩信亲率侍从,在魏境之内四处走访,观察山川地理,安抚魏地军民,走访完毕后,韩信留下部将驻守,率军押解魏豹等人而回。

韩信回师后,汉王刘邦召集众人议事,但商议了半天,众人也没个统一的意见,最后,刘邦问起韩信来。

刘邦道:“左丞相征讨魏国,劳苦功高。魏国平定后,我军暂时没有后顾之忧,但局势依旧不利,楚军虎视眈眈,东、北、南方的诸侯大多倒向项羽,如此,计将安出?”

韩信答曰:“汉王坐拥关中之地,进可攻退可守,不必过于忧虑,如今我军又新占魏国之地,又占据河洛之地与楚军交锋,但楚军势大,正面强攻比较困难,北方的燕国、赵国实力较弱,可以攻取。攻取燕赵之后,可以向东攻打齐国,扩充实力。联络南方的英布、梁地的彭越,让他们断绝楚军粮道,我军主力则在荥阳一带和楚军交战,不求获胜,只求拖住、挡住项王的军队即可。”

众将心有疑虑,韩信接着说道荥阳一带的地理特征,无外乎就是荥阳古城是山地与平原的重要分界线,自荥阳往西多为地势崎岖的豫西、晋南,陕东交界的崤、函山区,兼以水流湍急的黄河,极利于凭险扼守。荥阳向东则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包括京、索、郑州、开封等在内的广大区域皆为号称“梁、楚之郊”,便于车骑攻战的平坦地区。正是京、索间的平坦地带,为楚、汉双方的骑兵攻战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一边山地,一边平原,既可以骑兵出击冲击敌阵,又可以依托地势防守。

众人观察地图良久,皆曰:“善哉。”

刘邦最后采纳了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项羽)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刘邦增拨给韩信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

为了弥补兵源不足的问题,刘邦决定“以战养战”,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

前面已经交代过张耳、陈馀两人的关心了,昔日的刎颈之交,而今反目成仇,不死不休,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人心易变。“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代国国力羸弱,兵微将寡,韩信、张耳出兵代国,所向披靡。尤其是张耳,对昔日的生死之交下起手来一点都不心软,直接是往死里打。

几番激战之后,汉军活捉代相夏说、破代。

韩信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日期:2016-06-24 20:18:53

135节 五十五章 韩信攻赵 广武君献策陈馀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灭亡掉代国之后,三晋大地(今山西省)大部都已插上了汉国的旗帜,韩信、张耳把下一个进攻目标转向太行山之东的赵国。公元前205年,韩信、张耳两人统兵数万万进攻赵国,先锋部队直指太行山井陉口(要隘名,九塞之一,今河北省井陉县北 井陉山上)。

消息传来,赵国朝野上下极为恐慌,深知此战关系着赵国的存亡,宗庙祭祀能否延续,就看这一仗打得如何了。

面对来势凶猛的汉军,赵国悉发国中之兵于井陉口抗击汉军,在陈馀的建议下,赵王亲自带兵到第一线。

当韩信、张耳带兵到达井陉口时,悲哀地发现,对面的赵王与成安君陈馀已经陈兵二十万在此防御了。

一时间赵军士气旺盛,兵力是汉军的数倍,声势浩大无比,跟随韩信的将士们内心都感到惶恐不安,自觉无望击溃如此庞大的赵国军队。

韩信也感到苦恼,敌强我弱,他可没项王那样率领三万精锐骑兵击破五十六万联军的武勇,就算有,汉军骑兵也比不上楚军铁骑,对面的赵军也不是联军那样的乌合之众。

如果对面的将领不犯错,那么这一仗毫无胜算,韩信无奈叹息。

但命运又一次垂青了他,对面的赵军主将偏偏犯了战术错误,而且是极其严重的错误,最终一战而丢江山。

赵国国内也不是没有明白人,李左车就是其中一个。此人是当时著名的谋士,也是赵国国内著名的将领,为赵国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

李左车出身于武将世家,祖父是赵国名将李牧。他见汉军来势汹汹,赵军一时难以抵挡,但汉军才攻灭魏国、代国不久,就孤军深入,穿过太行山攻打赵国,肯定粮草不济,只要用上“拖字诀”,耗也能把韩信大军给耗死在这里。

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这一计谋可谓是直切要害,如果赵军采用这一策略对阵,那么汉军的结局肯定是后勤补给跟不上,精锐之师生生被折磨成疲弊之师,失败是早晚的事。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