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1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10-11 11:15:52

关于达玛被刺的地点和致死原因,不同的教法史料有着不同的记载。我相信,看了这么久的西藏历史,大家应该见怪不怪了。上面有关达玛被刺的部分,我主要是依照着《贤者喜宴》记载写的。在《叶尔巴寺志》中,记述的是达玛在婆娑之草坪对日养息,贝吉多杰对他射了三箭,三箭都射中了达玛的头,达玛因而死去。其他的史料记载基本大同小异,就不赘述了。我之所以没有采用了《贤者喜宴》的记述,主要是因为达玛的遗言,我觉得如果达玛头部中箭,说出遗言的可能性比较小。关于达玛那句遗言“若杀我,早三年,抑或晚三年。”已成了西藏历史上一句有名的谶语,被后世进行了多种解读。有的史书认为,达玛这句话是想表示他希望有个儿子(达玛生前无子,死后次妃生下遗腹子)。还有的史书认为,这句话是说他心中的灭佛大业尚未完成,觉得遗憾。

在这我说说,我个人对这句话的分析。首先,我认为就像有的史学家撰文提出的那样,达玛“灭佛”应为“抑佛”似乎更为贴切。达玛本身对于佛教和苯教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好恶,而且他的抑佛举动,更多的针对佛寺的特权而来,他很有可能是为了消除寺庙经济,这个巨大包袱。用抑佛的手段来释放吐蕃青壮劳力加入生产生活,才促进吐蕃经济的活力。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抑佛的举动中,出现了公报私仇或者打击面扩大化的情况。这估计也是后世的教法史料对他口伐笔诛的原因。如果以上分析能够成立的话,那么达玛的遗言,就可以这样加以解读了。刺杀来的太不是时候了,如果早三年他不在赞普之位上,抑佛行动也没开始,他的死活对于吐蕃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如果晚三年,他的抑佛计划估计已经实施完毕,通过抑佛释放出的人口,已经能够给吐蕃国内的经济带来转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