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09-19 14:16:34

其次,南诏于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归唐,此后不论两国边境如何争端,这种名义上的臣属关系从未失去。因此,吐蕃建寺会盟所提及的三大国,不应包含南诏这个大唐属国,要知道名分之位历来在外交中是重中之重,丝毫含糊不得。吐蕃不可能的自降身份和唐朝的属国会盟,并将其称为三大国。那么再结合当时东亚地区称得上霸主的大国,这个三大国的名分也就呼之欲出了,能够被吐蕃看上眼的东亚大国,又和吐蕃有领土争端的,也就只有大唐和回鹘了。

关于会盟的时间节点,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唐蕃会盟》碑文丝毫没有提及这次会盟事件分析,应该在长庆会盟之后,但不会间隔太远。因为也就是在长庆初年,唐朝、回鹘和吐蕃这三个东亚霸主,在经过了几十上百年的战争消耗后,几乎同时走向了衰弱。这也是三国能够坐下来会盟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谁也打不动了。而在愿文中被屡次提及的吐蕃大相尚绮心儿,最后一次出现在史料中的年代是公元822年,也就是长庆二年,其后尚绮心儿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政坛上,他的大相位置随即也被韦达纳坚取代。而且在《岱噶寺会盟愿文》还有这样一句话,“大和盟约业已缔定,并镌刻在石柱上”。这其中提到了大和盟约极有可能就是指长庆会盟,需要注意的是大和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827年─835年,也就是说“三国会盟”时间不会早于公元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不会晚于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再结合尚绮心儿的政治生涯,具体时间应该在大和初年,也就是公元827年附近。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史料中吐蕃和回鹘的战争记录明显减少,说明会盟之后,吐蕃、回鹘两国基本保持了和平稳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