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6-01 10:03:03
那些获得封国的谁不对周天子感恩戴德?周武王去世时“天下未集”,他儿子周成王亲政之后,天下大治。成王的叔叔召公下令创作颂歌,便是《诗经大雅》里的《卷阿》。此诗洋溢着一派百鸟朝凤的盛世景象,并成为后来颂诗的模本,歌里唱到:“凤凰在天上飞,百鸟紧相随,凤凰歇了百鸟陪。和蔼的周王身边贤士云集,随时愿意效劳,讨天子喜欢”
(“凤凰于飞,翙翙(huì,振翅的声音)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周穆王之后,周朝虽每况愈下,除了楚国和戎狄外,并没有哪个诸侯国,特别是中原国敢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一直到混账的周幽王出现,王室内斗,周幽王的老丈人申侯像吴三桂似的,勾结周朝世仇犬戎对抗幽王。结果犬戎人凶性大发,不仅杀死幽王,更都城镐京劫掠一空,再付之一炬。
周朝遭遇灭顶之灾,居然活了下来,东迁洛邑,再起炉灶,进入东周时代,周天子仍然是周武王的后人,而且绵延了五百多年。有人或许会说,东周的天子不过苟延残喘而已。确实,自周平王以降,后面的周王一代不如一代,大国越来越不把周王放在眼里。然而能够苟延残喘五百多年本身就是奇迹,比风风火火度过五百年更不可思议。春秋时代,强大的齐桓公要取代周襄王易如反掌,可算无遗策的管仲坚决不准齐桓公得瑟,让小白以学生的身份拿周天子当亲班主任,然后打着班主任的旗号,联手其他同学,打压不听话的同学,从而低成本地成为“班长”。(454)
日期:2020-06-02 09:29:54
管仲是多么精明的人,只要能够取代周天子,他一定会笑呵呵地去**做的事,但他看到了潜在的风险。齐国虽然强大得如同美国的篮球水平,可如果其他国组成明星队,齐国未必有胜算,就算能赢,势必付出惨重的代价。一旦衰落,别的大国乘势而起,齐国将遭遇灭顶之灾。
被无数失败之母教育出来的管仲善于评估成功,更知道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成功并取得最大的成功。其秘诀只有四个字:“尊王攘夷”,也即奉周天子之名打击蛮夷,势微的周王室也乐得被恭维,从而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好处,相当于周襄王被齐桓公雇佣做代言人,得到一笔代言费。双赢的买卖。
后来的霸主们都学习齐桓公的“代言”之术,尽管周天子一代比一代寒碜,但尚能苟活性命于乱世。到战国后期,连韩王都想过灭掉周王,因为考虑到由此引发的后遗症才作罢。不可一世的秦昭王曾起念为帝,尚且不敢单独承担风险,忽悠齐湣王一同称帝,分别为西帝和东帝。齐湣王听了苏秦的谏议,当了几天东帝后就撤了,秦昭王也不敢独为西帝,只得让半死不活的周天子在一亩三分地里继续当有名无实的天子。
羸弱的周朝正是在七大国的博弈中“延年益寿”幸存下来。嬴政灭了六大国之后,一家独大,自然再不必理会别国的想法,这才取周朝而代之。(455)
日期:2020-06-03 09:22:39
嬴政废除封建制后,天真地以为天下成为他赵家的私产,只要严加看管,这份“遗产”由后人继承下来,如法炮制看管之法,便可一代代地传下去,以至万世。他不会想到人的怨气和冤气累积起来比地下的岩浆还要凶猛,无论多么森严的壁垒都将被摧枯拉朽地摧毁。
周朝之所以那么长命,与它发散式的体制有关,各诸侯国互相像卫星一样拱卫着周朝。西周中期,臭名昭著的周厉王因为过于混账被国人撵出国都,流亡到彘国,居然还能让共伯和为其代理人,遥控指挥朝政;西周末年,周幽王死于非命,在那样的乱世,仍然没有外族诸侯起念夺取周朝江山,争夺天下的是周幽王的儿子和弟弟。
周王室能苟延残喘,除了得益于大国的博弈,还因为王畿的领地越来越小,人口有限,民愤再大,老百姓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推翻王室(这点与后来的王朝很不一样),另外当时的人口流动比较自由,实在过不下去,可以移民到其他国家,签证都不需要。东周时代的周王没有一个像样,仍能存活五百多年,乃拜权力分散所赐,尽管这并非周天子本意—真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秦国不能独大,周朝仍有望存活下去。周朝在统治上的散漫、放任,恰与秦的严厉成鲜明对比。
秦法严酷其来有自,秦文公在东周初年取得岐山之西这块“应许之地”后,就创造了株连三族的族刑:“法初有三族之罪”(《史记秦本纪》),也许只有这样的土壤才能让商鞅变法成功,成功到“作法自毙”的地步。秦始皇进一步强化秦法,就像一根绳子勒紧了天下的脖子。秦始皇虽自然死亡,但其死相很难看,无比尊贵的始皇帝“仙体”竟然裹在一堆臭鱼烂虾中。更糟的是,秦朝的死相更加难看,不仅短命,出身高贵的秦始皇继承人被出身低贱的赵高玩于鼓掌之上,并被杀死,实在是天大的讽刺。
不管后来的帝王们怎样口诛笔伐地跟口碑不太好的秦始皇划清界限, 但对于“皇帝”的冠冕与权势都喜欢得不得了,那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像丨毒丨品一样让人上瘾。皇权让文化也“中毒”了,再没有百花齐放的盛景,偶尔出现几盆盆景就算不错了。
关于秦亡以及汉兴的历史,留在第五部《大风起》一一评说。
(456 第四部完)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