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03 09:41:09
嬴政的耳根子软得让人无语,李斯毫无根据的指控他信以为真,让有关部门把韩非子软禁起来,听候发落。李斯生怕夜长梦多,派人给韩非子送去毒药,劝老同学早作了断,免得临死还受辱。心灰意冷的韩非子了无生趣,便饮下毒酒,跟世界道拜拜。嬴政后来意识到韩非子的话有道理,打算任用他,已经太迟了。
司马光对韩非子非常不屑,认为他为秦国效力是对故国不忠,死有余辜,不值得怜悯。司马光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战国之世,人才流动是普遍现象,吴起、商鞅、张仪、苏秦、范雎等等都为外国效力,为什么偏偏韩非子受到指责?
公元前232年,秦国再次进攻赵国,一路攻城掠寨,所向披靡,直到李牧的大军杀出,秦军才回撤。
那年燕国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因为嬴政待他不好。嬴政和丹其实是发小,童年时都在赵国为质,两人同病相怜,经常在一起玩。当他来秦国为质时,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和嬴政重叙旧情,哪知道当年的秦王孙当上秦王之后,心态早就变了。他再也不是他的朋友,只是人质。太子丹逃亡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羞辱与愤懑。
那一年,当秦国在北境高歌猛进时,蔫头蔫脑的楚国属地泗水下相(江苏宿迁)有个婴儿悄无声息地诞生了,那个孩子叫项羽。(425)
日期:2020-05-04 11:30:29
公元231年,韩国为了表达当秦国小弟的诚意,又把南阳割让给秦国。嬴政对此习以为常,拖了好几个月才赏脸派军去韩国接受土地。可怜的韩王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魏国“不甘示弱”,也献土地给秦国。秦国当时牛得一塌糊涂,想给它献地都得预约。
公元前230年,一心想做小弟的韩王等来的不是“哥俩好、五魁首”,而是灭顶之灾。嬴政派了个内史就灭了韩国,俘虏韩王。韩国正式在历史上注销,秦国在韩国残余的土地上设置颍川郡。
同年,与嬴政没有血缘关系的华阳太后去世。至此,所有能够与嬴政有关系的长辈都不在了,他可以为所欲为了。
那一年,仅靠李牧支撑颜面的赵国雪上加霜:发生大饥荒。
嬴政很会捕捉战机,公元前229年,王翦和副将杨端和兵分两路进攻赵国。赵国依旧打出李牧这张牌。王翦虽然也位列“战国四名将”,但他对李牧还是没办法。于是秦王找到廉颇的政敌郭开,赠予重金,让他在赵王面前说李牧的坏话,造谣李牧将背叛赵国。(426)
日期:2020-05-05 09:26:18
愚蠢得惨无人道的赵王居然相信了如此低劣的反间计,派人取代李牧的主帅之位。李牧像岳飞一样,很有性格,拒绝接受赵王的命令,于是他和岳飞一样,被赵王杀了,死于莫须有的罪名。
公元前228年,王翦再次进攻赵国。没有李牧的赵军不堪一击,主将赵葱被杀,副将颜聚逃跑。赵国首都邯郸沦陷,赵迁和韩王一样被俘。赵国也和韩国一样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嬴政对灭赵非常上心,亲临邯郸,将过去与他母亲赵姬有仇的人全都杀了,才得意洋洋地一路巡视,经太原、上郡返回咸阳。嬴政是个睚眦必报的人,没有睚眦就创造一个。
嬴政为母亲复仇不久,赵姬就去世了。她的命运算是不错,临死前还能看到儿子为她报仇雪恨。
灭了赵国之后,燕国是秦国下一个目标。王翦驻军中山,监视燕国的一举一动。赵国的落魄公子赵嘉不敢成为亡国奴,带着百来号家臣逃往代地,自立为代王。在逃的赵国官员们投靠“代王”,并与燕国洽谈,抱团取暖,屯兵上谷对抗秦军。(427)
日期:2020-05-06 09:39:20
那年,楚幽繆王去世,其弟芈郝继位。芈郝的庶兄负刍表示不同意,效率极高地发动政变,不到三个月就杀死芈郝,自立为王。当秦国张开巨口吞并列国时,那些国家居然内斗不止,这样的国家不亡,天理难容。
魏景王也随楚王而去,儿子魏假继位。那时就算“魏真”为王也没用了,韩国的命运预示了魏国的未来必定凄惨。
燕太子姬丹有一点与嬴政相似,都是有仇必报的主儿。不同的是,嬴政仗着国势,什么仇都能报;姬丹想要报复嬴政,一点可能性都没有,悲摧的是,他偏偏念念不忘,他的执念将害人害己害国家。
姬丹请教老师鞠武(太傅)如何对付秦国,鞠武的策略是西与三晋为盟,南与齐、楚联手,北与匈奴议和。此策相当靠谱,尤其是和匈奴化敌为友,是个大手笔,秦国再牛,拿匈奴也没什么好办法。
可姬丹让私怨蒙住了双眼,嫌老师的方法太耗时,他要一个短平快的方式快意恩仇。
不久,秦将樊於(wū)期因为得罪嬴政,逃到燕国,姬丹热情地收留了他。姬丹跟他没有交情,但他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鞠武劝姬丹赶紧把樊於期送到匈奴去,否则一定会召来秦国的报复。鞠武想得相当周到,而且厚道,他并没有让姬丹把樊於期送返秦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