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过足球基地,我们又走回森林公园门口,乘公交到码头,坐轮渡返回了上海市区。之后有一年,我们公司组织又去了一次崇明岛休闲游。这一次,我们是一路乘大巴,经过已经建好的跨江大桥结合水下隧道,直达崇明岛,比起坐轮渡是大大方便快捷了,不过,也没了那种漂泊的乐趣。虽然去过崇明岛两次了,可都没有去传说中的东滩西滩湿地公园,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去,看看那里的候鸟。
日期:2016-10-21 13:52:18
五十七.回忆•我2007年投身股市
五一假期后,我又回到了成都。在成都已经整整三年了,工作和生活顺风顺水,我已经小有积蓄,感觉不久就能在上海买房了,心中满是希望与幸福。而那时,已经掀起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全民炒股热潮,正如火如荼,几乎成了与所有同事和客户每次见面必谈的话题。原本对股票一窍不通毫无概念的我,在一个个股神在民间在身边的励志“案例”感召下,在鸡犬升天的狂欢中,蠢蠢欲动准备进去捞一笔。
跟张骏沟通后,张骏也是比较积极的心态,认为可以适当投入,赚钱的机会应该是比较大的。事实上,张骏的妻子,也在一位证券行业老同学的指点下,投入了股市。既然一切信息和氛围都是积极正面的,我说干就干,迅速跑到证券公司开了户,投入到了与全国亿万股民一起,在股市中群魔乱舞的亢奋与疯狂之中。
开始时,我只是投入几万小试牛刀。一边自己盯着大盘拍着脑袋买进卖出,一边常常和同样炒股的同事和朋友聚会切磋,听消息选股票。虽然随着股市的波动每天的资金数额会有起伏,但是在总体向上的指数带领下,我的资金数额还是以爬两步退一步的节奏节节攀升。初战告捷的我,信心大增,继续投入资金,继续赚。而同期听到的,也是周围同事和朋友们同样赚钱的喜讯。一时间,真真是人人炒股,人人欢笑,盛况空前。每次跟张骏联系,我几乎都是喜滋滋地汇报和炫耀我的股市战果,憧憬着这样下去,明年就可以在上海买房了。张骏自然是为我高兴。
股市的疯狂,就在于,它可以让人在遍地捡钱的假象中,彻底迷失,贪婪而无所畏惧,完全不考虑不害怕风险,根本没有见好就收的上线,更没有止损撤退的底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聪明的幸运的,肯定能赚钱,谁都不相信亏损折本的会是自己。我当时,就是这样的心态和行为。尤其是当我投入股市的资金一度翻番,赚到100%的利润时,我想的是继续来一个甚至几个翻番,然后拿了钱到上海去买房子。
泡沫再美丽吹得再大,注定是要破灭的。美梦到头了,就是噩梦。后来股市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继续疯狂后,最终没能攀上珠穆朗玛峰,而是一路翻滚下来。接下来的血泪史,应该已经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不堪回首。与开始的时候“扫地大妈买股票赚了大钱给儿子买房娶媳妇”的励志故事截然相反,随着股市接二连三的暴跌和持续下跌,各地股民跳楼轻生的悲剧不绝于耳,心态尚好的股民则编出许多诸如“开着宝马进股市,推着自行车出来”、“穿着阿玛尼套装进股市,只剩裤头出来”等等,传为佳话。祖国各地,大江南北,一时间哀鸿遍野,全民愤懑沮丧。
此时,越挫越勇就是不信邪的我,虽然不仅回吐了所有前期赚的利润,甚至还亏了不少本金,但还是怀着对股市的信心和打翻身仗的心态,继续追加投入,一共把将近一半积蓄又陆续投进了股市。对我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不知悔改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继续亏损更深刻的教训和领悟呢?不过我想,股市中的重创,证明的除了我的愚蠢,还有我宽广的胸襟和良好的心态。不然,如果像当时流传的一些悲剧故事那样,我应该已经跳楼好几回了。虽然损失惨痛,我还是欣慰自己没有把全部积蓄都投进去,更没有像有些人卖房子、借钱甚至拿看病救命钱去炒股。这也算我投身股市经历中,不幸中的万幸!
从2007年10月股市从最高时六千多点一路跌下来,一直到2014年年中,我的亏损幅度最大时达到了80%。从2008年跌到谷底时起,我已经就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不再看股票了,只是过几个月偶尔查查自己基本没怎么起伏的剩余资金数额。在最近的2014-2015年股市反弹期间,我看到资金明显回升,就又追加了一点投入,妄想解套。结果好景不长,股市刚刚昙花一现上涨没多久,就又跌了下来,我又把反弹部分给还回去了。好在新追加的投入没有亏损,而且由于追加了资金,总的亏损幅度降到了65%,直到今天。
我的无知无畏而又阿Q精神,在炒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张骏对此,也只能是有心无力地安慰着我,喜怒哀乐,共同经历。事到如今,我并不批判股市、怨天尤人。要怪,只能怪自己的天真和贪婪。如果说股市确实有问题,那么比股市更有问题的还是我自己。学会见好就收,学会止损撤退,真正懂得股市的高风险,控制好股市投入在个人或家庭资产中的占比,不要做股市发财梦,是我付出了这么多学费和这么多年时间,才真正明白的道理。
日期:2016-10-24 14:47:36
五十八.回忆•最模糊的时期
上周末,尽管我动员张骏和我一起回忆2007年五一假期后到2008年五月之间,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却发现除了2007年7月和10月两次见面并且有照片参考外,再无任何其他共同记忆。我们确定不可能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5月没见过面,但就是想不起来。也罢,不必强求为难脑细胞了,反正我们如今在一起,比什么都真切。
2007年7月我又休年假几天,到上海和张骏团聚。依然是酷热难耐的盛夏,依然是张骏白天上班我在宾馆孵空调,依然是张骏下班后我们共进晚餐然后嘿咻运动。有一件我不确定究竟何时但倾向于安插在那时的记忆,就是我不听劝买PDA。那几年,我频繁出差飞来飞去,一直想有一个可以随身携带在飞机上用的数码产品,用来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和打游戏。可那时候,除了笔记本电脑,再没有能综合这些功能的便携数码产品,根本没有如今聆郎满目的迷你平板电脑。找来找去,单纯阅读的电子书和单纯听音乐的MP3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却忽然着了魔似地相中了所谓的掌上电脑-惠普PDA。
当我告诉张骏想要买惠普PDA时,张骏一脸狐疑,建议我慎重考虑不要烧包。中了邪的我,周末拉着张骏跑到徐家汇美罗城数码广场,找到了PDA,爱不释手决定要买。尽管张骏在一旁跟我说这个东西好像不太实用,不停地劝我不要买,但他也的确给不出其他更合适的产品建议,遏制不住我“钱多人傻”的消费冲动。结果就是,我愉快地完成了这辈子到目前为止最愚蠢的一笔交易后,还胃口大开美滋滋地跟张骏跑到美罗城地下层的美食广场去大快朵颐。我惊喜地发现那里居然有我在成都爱吃常吃的宜宾燃面。听说张骏没吃过,我们就点了来吃,虽然味道的确和成都的不一样,但也还算美味可口。接着,我们又点了一份芒果冰沙分享,甜蜜消暑。如今想来,张骏一定是看着我在愚蠢冲动消费后那么傻乐、那么满足,胃口那么好,也只好陪着我傻傻地开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