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篇 八音克谐,神人以和——宋代文学 关西大汉尽唱苏学士——苏东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苏、辛词中之狂。

——王国维《人间词话》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俞文豹《吹剑录》

苏轼的崇拜大军从其在世之时就庞大无比,时至今日,并不见得少些许。30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由时,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苏东坡传·原序》,林语堂著,张振王译)这正切中林语堂自己的赞叹:“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

苏东坡(公元1037年—1101年),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是仁宗嘉佑二年的进士,曾任福昌县主簿等官。他在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后又因写诗被指“谤讪”朝政,被捕入狱。到了哲宗时,命运稍稍回转,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读。而后却受谗谄被贬惠州等地。徽宗即位后,遇赦,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可见苏轼官运坎坷,人生一波三折。若论及苏东坡坎坷多变的政治生涯,不可避免地需将王安石这个“囚首丧面”的改革者扯进话题来,毕竟其升迁降谪与王安石及其善变的党人不无关系。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痛心疾首的贬斥与嘲讽让人抿嘴而笑,倒真有了某些东坡风范。王安石变法之功过是非,自难轻易藏丕,而文人之间的恩怨是非却往往引来我们这些后来人武断的好恶喜厌。然而庆幸的是,处境的艰辛并不曾改变苏轼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难得的是苏东坡还属于全才之人,诗、文、书、画俱佳,均为当时之绝家。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