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篇 流丽万有,东方意境——唐朝文学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杨、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

——明代王世贞《艺苑危言》

初唐四杰都是少年有为且才华横溢。骆宾王7岁即能咏鹅为诗,被称为“神童”。杨炯年10岁即应童子举,翌年待制弘文馆。王勃16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卢照邻20岁即为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一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但是在仕途上,他们又都是坎坷不遇的。由于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之下的雄杰之气,因此当官也只是卑微的小官,最终的结局都很悲惨。

或者正是这种坎坷的经历和不幸的命运,使得他们在唐初的文学创作上不为世俗所左右,能独树一帜。当时的大臣上官仪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他们的创作洗涤六朝之锦丽,突破宫廷诗的束缚。闻一多说:“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由宫廷移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由台阁移至江山塞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