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节 改革的时代背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崛起于塞外草原。建兴三年(公元315年),西晋愍〔min敏〕帝司马业封其首领拓跋猗卢为代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太元元年(公元376年),为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道武帝)乘前秦覆亡之机,于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复国,不久,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魏”或“元魏”。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为都,后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太武帝拓跋焘时期,连年征战,先后灭掉夏国、北燕。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又吞并了北凉,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北方长达120多年的混乱局面。从这一年起,中国的北方进入北朝时期。

北魏自拓跋珪建国,到孝武帝元修止,统治近150年,历12帝。在诸位皇帝中,有才干、政绩卓著的当属第三代的太武帝拓跋焘和第六代的孝文帝拓跋(元)宏。倘若说拓跋焘的功绩在于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统一了北部中国,并巩固了“廓定四表,混一戎华”(《魏书·世祖纪》)的统治,那么,拓跋宏的历史功业就是坚持改革,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使北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北方各民族间的大融合。

拓跋宏是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生于平城紫宫。三岁时,立为皇太子。按照北魏开国习俗,凡立为太子的生母后妃必赐死。他的生母李氏夫人也不例外,拓跋宏从小由祖母冯太后抚养。他的父亲献文帝笃信佛教,淡化功名,雅薄富贵,常引朝士及沙门(佛教徒总称)共谋玄理。颇有几分皈〔gui归〕依佛门、超脱世俗之意。于是,在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将皇位禅让年方五岁的拓跋宏,即孝文帝。他自己作太上皇,迁居崇光宫。“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魏书·显祖纪》)。实际上,献文帝仍然执掌朝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