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献策·语言的艺术 7.藏在心里的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现在我们重新回到主题,抛开献策者的外因,单就刘邦、项羽两位的做法来看,也能看出他们之间的不同。那就是他们对时局的认识和把握不同,或者说,他们心中的理想不同。刘邦考虑全局多,项羽考虑自己多;刘邦有王者的风范,项羽有浓郁的人情色彩。

应该说,两位都有着远大的志向,项羽也许没有刘邦野心大,但是他也想做号令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的这个志向其实已经实现了,消灭了秦军主力,各路诸侯唯其马首是瞻,也占领了关中,杀掉了秦王子婴,烧掉了象征秦朝皇权的咸阳宫。因此他很满足,所以他不想留在关中,所以他听不进韩生的劝告。

刘邦一心想进关中,想按照楚王熊心的约定,成为独霸一方的关中王。这个目标很明确,也很渴望,当时刘邦入关并不顺利,特别是在陈留遇阻,前途未卜,所以一旦有利于他入关的建议,他都会听取,这个理想信念会让他忽略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郦食其对他的态度,从而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这两件事对双方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邦最后得以顺利入关,虽说听郦食其的意见也不算关键原因,但其作用是明显的。而项羽不入关中,自此远离刘邦,也就给了刘邦机会。对于刘邦来说,离开项羽的视线范围,相当于天高皇帝远,更便于发展势力。

有人说项羽是战略上的失误,没有认识到关中的战略意义,或假设项羽占据关中会如何如何。我想这只是纸上谈兵、事后诸葛亮罢了。关中具有地理优势,这个我不否认,但也没到非它不可的地步,秦朝定都关中,不照样被刘邦带着为数不多的人马打下来了吗?可见八百里秦川并不是什么坚防的神话,唐朝之后也没听说还有哪个朝代定都关中,不照样得天下吗?所以什么战略不战略的,那都是闭门造车的扯淡话,就像一些军事专家分析国际形势时的侃侃而谈一样,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用负什么责任,你让他指挥打仗试试,肯定完蛋。战争瞬息万变,地势地理只能算一个外因,解放战争时蒋介石据有长江天险,号称固若金汤,不照样被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抢滩登陆吗?还有长征途中的险中之险的大渡河,不也照样被我红军拿下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