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至7月) 第九章 龙源口大捷与红军的建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湘南农军的遣返

井冈山会师后,边界的武装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三个师九个团,加上妇女和娃娃,近万人。这个阶段,我们的粮食又成了大问题。”严峻的形势,使毛泽东也感到心忧。他在1928年5月2日于永新城写给中央的报告中,几乎有点愠怒地写道:“岂有此理的湘南县委和县政府带了一大批农军一起跑来,现在有一万人在这里。”“一万人的群众拖泥带水纪律太糟”,“吃饭大难”。

鉴于这种形势,十分需要疏散、遣返部分湘南农军、群众回原地坚持斗争。这是因为一来“粮食困难,不利于主力部队作战,陈毅同志领导的第十二师大部分是梭镖武装起来的湘南群众,5000多人,只有少数枪支和土枪,同强敌作战力量有限。同时,湘南根据地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革命武装,赤卫队差不多都跟着上了山,地主土豪劣绅卷土重来屠杀百姓随时都有可能。而想要战争持久,就必须设法安置这几千人的梭镖和徒手人员。”

于是,红四军军委研究决定,湘南农军除留少数能在二十八团、三十一团服务的和二十九团作为主力留下来外,第三十、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团一律返回原籍,随农军上山的群众也遣返原籍。

命令宣布时,这些团的部分人员已在永新。此时,正是四军第一次占领永新城,在永新进行短距离分兵之际。据李奇中回忆:“1928年5月间,湘南地方武装回湘南是在永新乡下决定的。三十六团还在拿山打了一仗,颇为得手。5月底,三十、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这几团从江西的宁冈,经酃县的水口向湘南转移,到达资兴县边界的彭公庙,便决定兵分数路,各自回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